生亦何哀,死亦何苦意思
问答
2025-04-05 09:11:13
生亦何哀,死亦何苦意思是:生又有什么值得高兴呢,死又有什么可痛苦的呢?表示有时生并不一定就是快乐的, 死也不一定是痛苦的。告诫人们要有一种淡定的心态,平淡的生活,功利心不要太强。生亦何欢,死亦何苦这句话出自庄子与庄学后学。
扩展资料:
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认为一切事物的本质虽然有着千差万别的特点,但其一本同,安时处顺,逍遥无待,穷天理、尽道性,以至于命。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假慈、假仁,假意等大伪。
至乐题解:
至乐是首句中的两个字,意思是最大的快乐。人生在世什么是最大的快乐呢?人应怎样对待生和死呢?篇文的内容就在于讨论、回答这样的问题。
1、全文自然分成七个部分。第一部分至人也孰能得无为哉,连续五句提问后,列举并逐一批评了世人对苦和乐的看法,指出从来就没有什么真正的快乐,所谓至乐也就是无乐。
2、第二部分至故止也,写庄子妻子死时鼓盆而歌的故事,借庄子的口指出人的死生乃是气的聚合与流散,犹如四季的更替。
3、第三部分至我又何恶焉,指出死生如昼夜,人只能顺应这一自然变化。
4、第四部分至复为人间之劳乎,借髑髅之口写出人生在世的拘累和劳苦。
5、第五部分至是之谓条达而福持,借孔子之口讲述一个寓言故事,指出人为的强求只能造下灾祸,一切都得任其自然。
6、第六部分至予果欢乎,指出人的死生都不足以忧愁与欢乐。
7、余下为第七部分,写物种的演变,这一演变的过程当然是不科学的,没有根据的,其目的在于说明万物从机产生,又回到机,人也不例外;从而照应了首段,人生在世无所谓至乐,人的死与生也只是一种自然的变化。
(责任编辑:丁雪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