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策造句,射策拼音,射策什么意思

射策:shècè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汉代考试取士方法之一。《汉书·萧望之传》:“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颜师古注:“射策者,谓为难问疑义书之於策,量其大小署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彰显。有欲射者,随其所取得而释之,以知优劣。射之言投射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又对策者,应詔而陈政也;射策者,探事而献説也。言中理準,譬射侯中的。二名虽殊,即议之别体也……对策者,以第一登庸;射策者,以甲科入仕。”《南史·儒林传序》:“及汉武帝时,开设学校,立《五经》博士,置弟子员,射策设科,劝以官禄,传业者故益众矣。”宋苏轼《策略第一》:“自汉以来,世之儒者忘己以徇人,务为射策决科之学,其言虽不叛於圣人,而皆泛滥於辞章,不适於用。”2.泛指应试。唐皮日休《三羞》诗序:“丙戌岁,日休射策不上,东退於肥陵。”清吴伟业《哭志衍》诗:“射策长安城,驄马黄金络。”★  「射策」为汉代考试取士的方式之一;是由主试者预先将多道考题写于竹简上,依难易分为甲乙两科,题目覆盖不让应试者看到,由受试者任选一策作答,然后依其所选科别,评审作答内容,以决定成绩高下。--作者:张鍠焜★古代科举考试时,士子针对皇帝策问,提出一套治理政事的方略。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又对策者,应诏而陈政也;射策者,探事而献说也。」宋.苏轼《应召集.策略一》:「自汉以来,世之儒者忘己以徇人,务为射策决科之学,其言虽不叛于圣人,而皆泛滥于辞章,不适于用。」也称为「对策」。泛称应试。唐.皮日休〈三羞诗.序〉:「丙戌岁,日休射策不上,东退于肥陵。」

1、其射策先朝耆年宿望,凋散略尽。凡我先朝子孙,从不杀害,二也。

2、【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草野抒忠告,榷酒征茶太纷扰。

3、射策甲科,历碎职。

4、良相宁资于射策。

5、宋书州举秀才,射策高第。

6、其射策先朝耆年宿望,凋散略尽。

7、察举之外,有时也兼用考试,如对策、射策。

8、举秀才,射策高第。

9、上元二年郑益榜进士,时年二十五,射策有文名。

10、王子滨洛之岁,兰成射策之年[22]。

11、英年射策科名早,中年辞官宦兴疏。

12、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今日圣上临轩策士,只得在此祗候。

13、射策甲科,除秘书郎、太子舍人。

14、四是品牌的吸纳辐射策略。

15、少习经史,举秀才,射策高第。

16、《金莲记?射策》:“言语之间,何须芥?。

17、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漫惊白发理鱼册,喜见青年插凤翘。

18、考试方法之一,办法是把问题写在“策”(竹简)上,按难易分甲乙两科,被考试者取策,回答策上所写问题,射策甲科,中者为“郎”(官称)。并且,借此机会下令与公卿百寮,每岁推荐贤良方正、直言秀异、至孝廉等各一人,所考试的答策为上第者拜官为议郎,中第者为中郎,下第者为郎中。

19、幼敏悟,笃志好学,及射策文场,数上不调。

20、补国子生,射策高第。

21、英年射策(注14),中年开藩,老去喜谈经。

22、无论射策开金门,但得乘时写怀抱。

23、先生以后起之秀,掉鞅文场,岁终射策,每列优等,而视之篾如也。

24、以射策甲科为郎。幼敏悟,笃志好学,及射策文场,数上不调。

25、以射策为掌故(7),功次,补廷尉文学卒史(8)。

26、唐?李逢吉《送令狐秀才赴举》诗:“子有雄文藻思繁,龆年射策向金门。金安清有经济才,时人称之“才气恢张,议论隽迈”,“下笔万言藻思华敏。

27、开元中,诏搜访遗逸,圆以钤谋射策甲科,授执戟。

28、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

29、射策高第,为奉朝请。

30、年十五,射策高第,除秘书郎。

31、昭帝时,以射策甲科为郎,察廉为大行治礼丞。

32、无论射策开金门,但得乘时写怀抱。才下,数射策不中,至九,乃中丙科。

33、以明经射策甲科为郎,坐殿门失阑免。

34、《金莲记?射策》:“诸生有何策?,就此披宣。

35、州里荐举孔奂为秀才,参加射策考试,成绩优异。

36、太清初,射策高第,除邵陵王国左常侍。

37、举冀州刺史秀才,射策高第,授员外将军。

38、以射策乙科为太史掌故。

39、州举秀才,射策高第。

40、馀二人怖急,便举弓射策,中颊。

41、射策失甲乙,徇铎劳倥偬。

42、考试分口试、策试和设科射策。

43、《金莲记?射策》:“今日圣上临轩策士,只得在此祗候。

44、《箴言书院记》:“湘人官京师者,多同时辈流,其射策先朝,耆年宿望,凋散略尽。

45、射策举高第,补西阳王国侍郎。

46、有句云:“王子滨洛之岁,兰成射策之年。

47、《汉书?萧望之传》谓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

48、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披褐陈王道,须委任元僚绝纷扰。

49、忆昔射策游皇都,周旋豫章诸大夫。

50、太清初,射策高第。

51、有所谓“对策”和“射策”。

52、杨郎窈窕青云客,射策归来声籍籍。

53、王弓,弧弓用于守城和车战;夹弓、废弓用于打猎和飞射飞鸟。宋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进士,龙飞射策第一,宋度宗赐名文龙。

54、射策金门期第一。

55、404.3-MIME映射策略阻止本请求。

56、唐?李逢吉《送令狐秀才赴举》诗:“子有雄文藻思繁,龆年射策向金门。

57、似前因藜杖,悬弧共乙;今生薤臼,射策同辛。

58、今春射策南薰殿,御厨法酒陪恩?。

59、射策:汉代取士制度之一。

60、萤窗励志穷经日,凤陛成名射策时。

61、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宋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进士,龙飞射策第一,宋度宗赐名文龙。

62、察廉为阳翟令。昭帝时,以射策甲科为郎,察廉为大行治礼丞。

63、【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玉陛舒奇抱,看琐尾啼饥众纷扰,惟改柱张弦,抡才访道。

64、后经杨达荐举,射策高策授太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