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井台造句,冰井台拼音,冰井台什么意思
冰井台:bīng jǐng tái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古台名。 建安 十八年 魏武帝 建于 邺城 西北。 晋 陆翽 《邺中记》:“北则 冰井臺 ,有屋一百四十间,上有冰室,室有数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 石季龙 於 冰井臺 藏冰,三伏之月,以冰赐大臣。”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之五:“从容 冰井臺 ,清池映华薄。”
1、以后,又陆续建成了冰井台、金虎台。
2、邺城三台是“建安文学”的发祥地,包括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位于邺城遗址内的三台村。
3、北与冰井台相去各六十步。
4、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213年,曹操又下令在铜雀台南建一金虎台,后改名为金凤台,第二年,又在铜雀台北建一冰井台,合称为三台。
5、当时共建有三台,前为金风台、中为铜雀台、后为冰井台。
6、铜爵台高十一丈,有屋一百二十间……金虎台有屋一百三十间,冰井台有冰室三与凉殿,皆以阁道相通,三台崇举,其高若山云。
7、冰井台上有三座冰室,每个冰室内有数眼冰井,井深十五丈,储藏着大量的冰块、煤炭、粮食和食盐。
8、就是北魏时期修建的位于临漳县的铜雀台、金凤台、冰井台。
9、冰井台高8丈,有屋145间,内有冰室,室中有深15丈的深井,藏冰及石墨(即煤),还有粟窖、盐窖,以备不测。
10、从吕诗跋语中可知,冰井台在明末已被漳水冲毁。
11、据讲解员讲,金虎台往北为铜雀台,在明代漳河洪水中被冲刷去一部分,到现在只留下台基一角,而冰井台则在明代洪水中完全被毁。从讲武镇向东五六公里,即为河北临漳县的邺镇,这里原为曹操邺城遗址,今位于漳河大堤内,堤外即为三台村,这里即是曹操修建的有名的铜雀三台??铜雀台、金虎台和冰井台所在地。
12、【示例】《文选?江淹<杂体诗?效曹植“赠友”>》:“从容冰井台,清池映华薄。
13、冰井台是1700多年以前曹魏时建筑的,
14、韩琦筑台曰:“休逸台得魏冰井台铁梁四为柱。
15、韩琦在安阳筑休逸台,从冰井台上搬走四根铁梁。
16、铜雀园是王家囿苑,园内因城为基修筑了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
17、北曰冰井台,亦高八丈,有屋百四十五间……”三台为全城的制高点,为军事目的而设置,冰井台中有冰室,有数井“藏冰及石墨”,另外还有粟窖、盐窖等,“以备不虞”。
18、时,冰井台上还有曹魏初建时的铁梁。
19、邺有三台(即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之固,西接平阳,四塞山河,有喉衿之势,宜北徙据之。
20、邺城三台指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位于邺城遗址内的三台村。
21、但到了至正五年(1345年)冰井台就被漳水冲毁一角,台身残高三丈,周围仅一百多步。
22、据讲解员讲,金虎台往北为铜雀台,在明代漳河洪水中被冲刷去一部分,到现在只留下台基一角,而冰井台则在明代洪水中完全被毁。
23、秋风渺渺清潭水,春雾蒙蒙冰井台。
24、曹操还以城墙为基础,建筑了著名的三台,即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
25、至明朝中期,冰井台还遗迹可循,“旧基略无可见者,今惟三废台存”。
26、从讲武镇向东五六公里,即为河北临漳县的邺镇,这里原为曹操邺城遗址,今位于漳河大堤内,堤外即为三台村,这里即是曹操修建的有名的铜雀三台??铜雀台、金虎台和冰井台所在地。邺城分南北二城,先建北城,东西7里,南北5里,北部为宫殿区和衙署,西北角墙内筑有著名的邺城三台(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南城为东魏时期始建,并定为都城,北齐续建,也定为都城。
27、《中国煤炭史》载:“中国曹魏冰井台是贮藏煤炭最早的地方。
28、赤壁战后,曹操回到邺城(今邯郸临漳县),自此以后他大部时间居于邺城,并修建三台(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
29、据介绍,这次发掘的邺城遗址城门,位于临漳县城西南30公里处,距现存著名的曹魏时期铜雀台、金凤台、冰井台“三台遗址”仅1公里。
30、指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位于邺城遗址内的三台村。
31、地面上除“三台”中的冰井台外,尚存的金虎台、铜雀台,驰名中外,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32、学校周边有多个旅游景点:南距三国时期曹操和宾客们饮宴赋诗的三台即铜雀台、金凤台和冰井台1.5公里,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遗址10公里。
33、冰井台,位于三台最北端,建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高8丈,有房屋140间,因上有藏冰的井而得名。
34、金凤台和冰井台,成为曹操和宾客们饮宴赋诗和战备的要地。
35、《邺城旧事》有冰井台。
36、到明代中期以后,冰井台全部、铜雀台大部被漳水冲没。
37、元代许有壬还亲眼看到过冰井台。
38、古迹有曹操建的“铜雀台、金凤台、冰井台”、“皇姑墓”和“西门豹投巫为民除害”等。
39、明代中期以后,铜雀台大部、冰井台全部被漳水冲没,只有金凤台巍然独存。随后,又分别于建安十八年、十九年相继建造了金凤台和冰井台,史称铜雀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