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主造句,诗主拼音,诗主什么意思
诗主:shī zhǔ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诗作的主人,诗人。 唐 白居易 《令狐尚书许过弊居先赠长句》:“应将笔砚随诗主,定有笙歌伴酒仙。”
1、诗主情,情之最,当推情爱。
2、最后点明此诗主题,写出作者的感情。
3、征诸华土自古相承的观点,诗主要是
4、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个性)。
5、他们的诗主要取法南朝的齐梁诗人。
6、张鹏翮论诗主性情,开清代性灵派先声。
7、此诗主要写将军射猎的场面。
8、他是当代诗主要的才子。
9、揭示全诗主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0、论庄子对苏轼谪居诗主体风格的促成
11、怀宝空长吁”为全诗主旨。
12、汤惠休论诗主张自然而不喜过于雕饰。
13、史主于纪大而略小”,“诗主于阐幽探赜”。
14、他提出“诗主于声,不在于意。
15、中国古代山水诗主体创作心理透视
16、对此诗主诉者是谁,说法颇不一致。
17、他做诗主张“剩币众长,随事模拟”,力求达到“时至心融,浑然自成”的境界。
18、长诗主要反映的是异教的氏族社会。”这些都说明了“诗主情”的道理。
19、诗主要靠小圈子传看、传抄的阅读方式传播。
20、《歌集》中的政治讽刺诗主要是抨击教会。
21、与王士祯神韵理论受禅道影响不同,沈德潜论诗主张尊崇孔子兴观群怨之说,追求温柔敦厚的儒雅诗风,其格调说受到明代提倡复古的李梦阳等前后七子影响。
22、袁枚论诗主张抒写性情,继明公安派之后揭橥“性灵说”。
23、盖因对自己所身处的时代不尽满意,悯时伤乱,故推民胞物与之怀,发为万世开太平之想。”姚氏概括此诗主题为:“此贤者伤乱世,忧思百出;既而欲暂已,虑其甚病,无聊之至也。
24、姚氏概括此诗主题为:“此贤者伤乱世,忧思百出;既而欲暂已,虑其甚病,无聊之至也。
25、小人自龌龊”构成全诗主脑,是后文穷形极相描绘的张本。
26、试论诚斋诗主体意识的内涵
27、此外,乐团深明培育下一代的重要性,透过举办不同形式的教育音乐会,以培育入门者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并藉此拉近古典音乐与普罗大众间的距离,其中首创的安安的音乐世界及我的音乐日记校园交响曲及叶咏诗主持的古典音乐速成和古典音乐知多少,更深受大众欢迎,大大拓展古典音乐观众的层面。
28、讽刺诗主要是在与哲利尔论诗对驳中创作的。
29、表现上,此诗主要采用了拟物的手法。
30、此诗主题同《陈风?防有鹊巢》相近。他和王士祯是好友,但论诗主张有异。
31、《临汉隐居诗话》:“诗主优柔感讽,不在逞豪放而致怒张也。
32、本诗主要是托讽之辞。
33、这两句总束前文,点明作诗主旨。
34、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35、这首诗主要是运
36、曹植赠答诗主体意识的呈示
37、论诗主张内容质实而形式雅丽,是清代肌理说诗论的创始人。
38、这首诗主要特点是委婉含蓄。
39、这首诗主要写诗人登城所见所想。
40、现存的汉乐府诗主要有《安世房中歌》17章,《郊祀歌》19章,《铙歌》18曲和40多首相和歌辞、杂曲歌辞。
41、而陈衍对“宋诗派”的推崇,则与他所持“学人之诗”的论诗主张有关。
42、含归情”为全诗主旨。
43、认为该诗主旨是求隐士。
44、论诗主情致,与后来王士?所倡导之“神韵说”有相通之处。
45、汉代论诗主张言“志”,强调诗与政治教化相关的讽谕、美刺的作用;《诗品》则着重于言“情”,强调抒写吟咏自然风物和人世的悲欢离合所引起的各种“感荡心灵”的情思,重视诗的“群”与“怨”的作用。
46、宋诗主要向思理、显露和精细方面发展。
47、这首诗主要反映采玉工人的痛苦生活,表现出浓厚的悯农情绪。
48、古人读诗主张“以意逆志”,即
49、此句当为全诗主旨所在。
50、《关于〈招魂〉研究的几个问题》、《李白与长江》、《“诗家三李”说考论》、《赋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论20世纪李杜研究及其差异》、《张说、张九龄集团与开元诗风》、《唐玄宗与盛唐诗坛》、《李林甫与盛唐诗坛》、《白描胜境话玉溪》、《温庭筠文笺证暨庭筠晚年事迹考辨》、《金代文学特征论》、《论南宋使金文人的创作》等重要学术论文,《楚辞著作提要》、《诗骚诗学与艺术》、《魏晋诗学与哲学》、《唐诗风貌》(增订本)、《李商隐文编年校注》、《李商隐诗歌集解》(增订重排)、《李商隐资料汇编》、《李商隐传论》、《李商隐诗歌接受史》、《增订注释全唐诗》(合著)、《艺境无涯??宗白华美学思想臆说》、《唐宋词概说》、《晚清民初词学思想建构》、《皮陆诗歌研究》、《晚唐五代文士生活与创作心态》、《唐五代关中方音研究》、《黄庭坚研究论集》、《金代文学研究》、《金元词学研究》、《滹南遗老集校注》、《许学夷诗学思想研究》、《中国新诗主潮》、《中国新诗理论概观》、《20世纪中国诗学研究》、《诗情画意的安徽》等。
51、吴可论诗主张,主要见于《藏海诗话》和《诗人玉屑》所录的《学诗》诗。
52、长达百年之久的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实已朕兆于此。在“后七子”中,是唯一提出较完备的论诗主张的人。
53、多多系朦胧诗主要代表诗人之一。
54、大诗主义发起人、代表诗人。
55、本诗主题过去认为是讽刺吴三桂的。
56、他论诗主张“神韵说”,作诗学唐人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人,诗风清峭峻刻,幽微宕往。
57、此诗主旨,古今文说相同。
58、此诗主旨世道沧桑,荣华富贵无常,并无新意,但采用故事形式来表述,则颇别开生面。
59、此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
60、苦战功不赏”是全诗主旨。
61、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
62、功成”以下一段表达全诗主旨。
63、《关于〈招魂〉研究的几个问题》、《李白与长江》、《“诗家三李”说考论》、《赋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论20世纪李杜研究及其差异》、《张说、张九龄集团与开元诗风》、《唐玄宗与盛唐诗坛》、《李林甫与盛唐诗坛》、《白描胜境话玉溪》、《温庭筠文笺证暨庭筠晚年事迹考辨》、《金代文学特征论》、《论南宋使金文人的创作》等重要学术论文,《楚辞著作提要》、《诗骚诗学与艺术》、《魏晋诗学与哲学》、《唐诗风貌》(增订本)、《李商隐文编年校注》、《李商隐诗歌集解》(增订重排)、《李商隐资料汇编》、《李商隐传论》、《李商隐诗歌接受史》、《增订注释全唐诗》(合著)、《艺境无涯??宗白华美学思想臆说》、《唐宋词概说》、《晚清民初词学思想建构》、《皮陆诗歌研究》、《晚唐五代文士生活与创作心态》、《唐五代关中方音研究》、《黄庭坚研究论集》、《金代文学研究》、《金元词学研究》、《滹南遗老集校注》、《许学夷诗学思想研究》、《中国新诗主潮》、《中国新诗理论概观》、《20世纪中国诗学研究》、《诗情画意的安徽》等著作,均有较大的影响,体现了本中心在研究方法、研究范围上的取向,也为推进世纪初的中国诗学研究,做出了贡献。
64、叶氏论诗主博参古今而超然自得,故主张由初盛立其基,旁涉宋元而畅其趣。
65、全诗主旨在一“怨”字。
66、诗主性灵,古文骈体自成一格。
67、(《明诗别裁集序》)他论诗主张从前后七子的文学论点中吸取内容,重新举起复古旗帜,以为“诗不学古,谓之野体”《说诗ㄧ语》,并且着眼格调,直接继承了前后七子复古的衣钵。
68、王士?论诗主张“神韵说”,不论写景抒情,都力求含蓄,诗意含在景物之中,感情由境来透露,表现一种清淡闲远的风韵。
69、唐代边塞诗主题例谈
70、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