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容造句,取容拼音,取容什么意思
取容:qǔró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讨好别人以求自己安身。《吕氏春秋·似顺》:“夫顺令以取容者,众能之,而况鐸(尹鐸)歟?”高诱注:“容,説(悦)也。”《新唐书·文艺传下·崔元翰》:“﹝元翰﹞性刚褊,不能取容於时,孤特自恃。”清洪昇《长生殿·献饭》:“不料姚(姚崇)、宋(宋璟)亡后,满朝臣宰一味贪位取容。”★讨好他人以求容身。《汉书.卷五十.张释之传》:「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如此矣。」
1、颔联以贾昌故事含蓄而又鲜明地表达了对阿世取容的宵小的蔑视,并表明不会改变自己刚正不曲的气节。
2、释义阿谀:曲意逢迎;取容:取悦于人。
3、叙述西汉儒学,应该看到多数阿世取容的章句小儒,也应该看到少数同情人民的正统儒者。
4、然事佛徼福,朋势取容,非君子之道焉。
5、获取容器控件类型。
6、接着描写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坚持斗争到底的决心,那就是“亦余心之所善信,虽九死其犹未悔”,宁可“伏清白以死直兮”,也不与人同流兮污,取容当世。
7、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行不苟合,义不取容。
8、【释义】持:拿;禄:薪俸;取容:取悦。
9、《旧史》云‘发言真率,无所畏忌,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公岂拙于世务者,特不能取容于俗耳。
10、彼止取容臀,而此则周身全纳故也。
11、解释:取容:讨好。
12、总存取容量会视乎作业环境而改变。
13、第六篇:“至叔孙通,则正以曲学阿世取容,非重其能定朝仪,知典礼也”。
14、汉王充《论衡?程材》:“阿意苟取容幸,将欲放失,低嘿不言者,率多文吏。若顺风阿意,背直从曲,更是甲令虚设,将谓礼院无人,何以激扬雅道,顾视同列!
15、陶渊明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但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
16、将圮,苟媚取容,属愍怀太子之废,竟无一言匡谏。
17、《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行不苟合,义不取容。
18、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而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矣。
19、一百六虽是小国,在外交上也不能向大国苟合取容,丧失自己的国格和尊严。
20、曾性忠狷,好贡直,又不能取容于众,每勋府宴语稍洽,曾率然纠正,辄又忤旨。
21、其阿谀取容者,则因公褒举,以报私惠;有忤逆于心者,必求事中伤,肆其凶忿。
22、苟合:苟且附合;取容:取悦,讨好。
23、采取容易的方法时要作出许多让步。
24、电视节目对市场开始阿谀取容,低俗的娱乐化严重腐蚀了现在的电视节目。
25、而黯常毁儒,面触弘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而刀笔之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罔,以自为功。
26、而据守比夺取容易。
27、《<归田录>序》:“既不能因时奋身,遇事发愤,有所建明,以为补益;又不能依阿取容,以徇世俗。
28、至於竭诚事君,信而获罪;怀禄辅国,谄於取容:二者难明,取舍或异,臣窃为朝廷忧之。
29、以不能取容当世③,故终身不仕。
30、亦作“偷合取容”。
31、然张氏献媚取容于宦官魏忠贤,并手书魏忠贤生祠碑文,入为逆案,崇祯元年(一六二八)朱由检即位,处魏以死刑,张受牵连而被“坐赎徙为民”,由青云直上遽坠渊壑,从政治生命上讲这是天大的祸事,而从书艺上讲抑或是天大的幸事,命名张氏在其一长段的余生里潜心倾力地去实现其“假我数年,摒弃旧学,从不学处求之,或少有进焉”的追求,圆其化古为新的好梦。
32、时论以见素取容于国忠,无言匡大政。
33、它一年四季,一绿到底,清纯庄重,绝不依阿取容。
34、明年从伐蜀,克归州山寨,取容美诸土司。
35、传》:“太子左庶子唐令则……谄曲取容,音技自进,躬执乐器,亲教内人,赞成骄侈,导引非法。
36、容和,谓曲意苟合以取容。
37、甘草甜素提取容易,工艺简便,药价便宜。
38、⑨苟合取容:苟且求合以得到别人的容纳。清议不肃,人不立德,行在取容,故无名士。
39、还有一个叫苏味道的宰相,多年来一直“依阿取容”,不敢得罪于人,办事总是模棱两可,故被人称为“苏模棱”(同上卷206)。
40、《汉书?张释之传》:“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
41、世基知帝不可谏正,又以高?、张衡等相继诛戮,惧祸及己,虽居近侍,唯谄取容,不敢忤意。
42、屈从附和以取容于世。
43、苟安、苟安一隅、苟存、苟合、苟合取容、苟活、苟且、苟且偷安、苟且偷生、苟全、苟同、苟延、苟延性命、苟延残喘、苟延残息。
44、顾雍在朝秉公执正,不为权势所屈,虽每每和颜悦色进谏,但不苟合取容。
45、偷安取容,虽得此百数,亦何益国邪?
46、吸取容量值以数字显示,根据需要值连续调选。
47、唐张?《朝野佥载》卷四:“处陵夷之运,不偷媚以取容;居版荡之朝,不逊辞以苟免。
48、阿世:曲意迎合世俗;取容:博得别人的欢心。
49、出处《南史?孝义传下?陶季直》:“季直不能阿意取容,明帝颇忌之,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
50、穿深二丈,椁取容棺。
51、然而他又不是苟合取容的人。
52、上亦知物议鄙其持禄取容,然怜而厚之。
53、彦颖曰:“人臣事君,岂不能阿谀取容?
54、唐建国伊始,李渊因中原未定,采取容忍政策。
55、亦称“偷合取容”)。
56、唐朝武周时期,官场腐败,到处是偷媚取容的人,最为典型的是张岌为了取悦武则天的情人薛师和尚,亲自拿着黄绢跟随薛师之后,遇到薛师要上马时就匍匐在地当马镫。
57、再则,地方官府惧怕侵略势力,取名“谦德”正好谄媚教会,向洋人阿谀取容。
58、今则谏臣虽设,言路不通,药石之论不达于圣聪,而邪佞之徒取容于左右。
59、王戎传论》:“戎则取容於世,旁委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