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籍造句,校籍拼音,校籍什么意思

校籍:xiàojí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考订典籍。南朝梁沉约《论谱籍疏》:“於是东堂校籍,置郎令史以掌之。”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若水乘驛赴闕,命以道官,至蕋珠殿校籍,视殿修撰。”明唐顺之《寄姜白二子》诗:“画省熏香行载槖,石渠校籍坐然藜。”

1、南朝梁沉约《论谱籍疏》:“於是东堂校籍,置郎令史以掌之。

2、公元480年,萧道成下令扩大清理户籍,按大臣虞玩之的建议,设立校籍官,以宋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版籍为准整理户籍。

3、宣和(一一一九-一一二五)时为紫虚大夫,凝神殿校籍。

4、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时,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册,根据神仙、凡人、动物们的表现,勾勾画画,赦罪免刑。

5、但校籍工作弊端百出,贫苦人民常被巫为户籍诈伪而“却籍”(即从户籍中剔除出来),同时也侵犯了庶族地主的利益。

6、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若水乘驿赴阙,命以道官,至?珠殿校籍,视殿修撰。

7、十五日,中元地官校籍之辰,致祭先茔,荐麻谷焚楮墓前,亦有焚于当路者,作面美人,高尺许,相傀遗。

8、校籍辰和自恣日仅只是这个时节俗活动中极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荐新、放灯照冥、盂兰盆会等在一年中也属重要的节俗活动。

9、早在齐高帝时期就设立校籍官和置令史来清查户籍。

10、因积极从事学生运动,1929年夏被开除校籍。

11、武帝即位,又立校籍官,严令整顿户籍,对“却籍”(假冒户籍)的人谪罚远戍,地主和官吏更乘机作弊,以致许多农民破产和逃亡。

12、齐高帝萧道成即位的第二年(建元二年,480年),专门设立校籍官,置令史,指派虞玩之主持黄籍的清查。

13、即位的第二年(建元二年,480),专门设立校籍官,置令史,指派虞玩之主持黄籍的清查。

14、1929年,他毅然将活动于校内的国家主义派学生开除校籍,而对校内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时称C?Y)组织,则加以保护和支持。

15、明唐顺之《寄姜白二子》诗:“画省熏香行载?,石渠校籍坐然藜。

16、赵不分省籍校籍,一视同仁,广揽人才,针对战时非常情况,努力发展四川农业以支援国家抗战。

17、遂立道学,置郎、大夫十等,有诸殿侍晨、校籍、授经,以拟待制、修撰、直阁。

18、基础架构对实际教育体系中的校籍、教籍、学籍为核心,进行了数据大集中的规划,在实际架构上,保持了高度的拓展性。

19、元久,宣和间太素大夫凝神殿校籍王道坚三世孙也。

20、校籍郎王植属吏部郎孔?之以校籍令史俞公喜求进署,矫称奂意,植坐免官。

21、1988年在中国与韩国没建交的情况下带团首次参加在韩国召开的第五次国际东洋医学会议,以贵宾身份参加议政市迎奥运圣火大会,于此期间向韩国电视台、电台、韩国日报、京乡日报、保健报等新闻媒体介绍了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中西医结合、中国医疗保健体系等情况,与韩国庆熙大学韩医科大学建立了校籍关系。

22、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同是佛道两家总结批评的日子,两家都相应的考籍讲评活动;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汇报指向民众,即校籍辰。

23、晚年编撰的《客中随记》,亲自笔录藏书、说经、居家、政事、校籍、文章、杂余、释典等八大类,其中不乏大量珍贵文献资料。

24、后被校方以“赤化学生”的罪名开除校籍,并限期离校,被迫返乡任小学教师。

25、不管是对外的校籍辰还是内部的批评会,都说明佛道两家对七月十五日的重视。

26、又溯而上,潺?不竭,度杰石,而后可据槁梧而坐,丹山可由兹而上,此乃二皇君三元八节,邀集群仙校籍之所。宣和七年,加封“特授太素大夫”,凝神殿校籍等,未几,又敕加凝神殿侍宸等,授金门羽客封号,并追赠父母封号。

27、爆发,震动了绿川英子,她表示强烈抗议,并因此被日本反动当局拘留,开除校籍。

28、的建议,设立校籍官,以宋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版籍为准整理户籍。

29、的建议,设立校籍官,以宋元嘉二十七年版籍为准整理户籍。

30、齐高帝萧道成即位的第二年(建元二年,480),专门设立校籍官,置令史,指派虞玩之主持黄籍的清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