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里造句,绮里拼音,绮里什么意思

绮里:qǐlǐ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复姓。汉初有隐士绮里季,为“商山四皓”之一。见《史记·留侯世家》。后亦用作绮里季之省称。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之二:“留侯将綺里,出处未云殊。”参见“綺里季”。★复姓『初有隐士绮里季,为商山四皓之一。见《史记.留侯世家》◇亦用作绮里季之省称。

1、指汉初商山四隐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里先生。

2、班固把王吉比作周朝的伯夷、叔齐,汉代的园公、绮里季、夏黄公、?里先生、郑子真、严君平等。

3、作者要与世俗背驰,要追随秦时夏黄公,绮里季等在商山隐居的四隐士,避世隐居。

4、四皓,是四位皓首银须老人,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鹿里先生周术和绮里季吴实,皆秦博士,后因逃避焚书坑儒来到商山。

5、河南省济滦、江苏苏州洞庭西山亦有“四皓祠”、“东园公祠”、“?庵”、“绮里坞”、“黄公井”。

6、四个人向前对答,各自说出姓名,叫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两位不愿说出姓名的母亲各交了3 00 0元让孩子到一家条件较好的小学念书。

7、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8、②绮(qǐ):绮里季,商山四皓之一。

9、陵园正冢中缺少一位,《直隶商州总志》载一谓?里,一谓绮里季,不能确指。

10、据清乾隆十一年(1746)洛南知县范启源编《洛南县志》“寓贤”载:“四皓者,一曰东园公,二曰?里先生,三曰绮里季,四曰夏黄公,修道洁己,非义不动。

11、秦末有四皓东园公、?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见秦政苛虐,乃隐于商雒,曾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12、这四个老头儿正是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

13、唐?司马贞索隐:“四人,四皓也,谓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词人说,他最初还以为商山中还留下了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这四老。

14、四位老人上前回答,并各自报了姓名:东园公、?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15、东园公、?(lu)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16、《陈处士墓表》、《尧峰山庄记》、《绮里诗选序》、《江天一传》《书沈通明事》等文是其代表作。

17、汉高祖能够容忍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

18、基于这个大局,张良遂对吕后说道:口舌难保太子,“商山四皓”(皓:白,即四个白头发的老人,分别是东园公、?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皆八十余,节义清高,不就汉朝爵位,匿亡山林,皇上敦聘不至,但仍然高义“四皓”。

19、汉初商山四位隐士,名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里先生,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四皓。上怪之,问日: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日东园公、?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20、’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东园公,?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21、历史也没有对绮里季进行更多的记载,只道绮里季原姓吴名实,再无其他。”四个人向前对答,各自说出姓名,叫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22、而804年时,吐蕃的首席宰相仍为尚绮里徐(即尚乞力徐然夏)。

23、皇甫谧《高士传》记载,秦末有东园公、绮里季、邰希菽黄公、角里先生四人,避秦之乱而隐于商洛深山之中,汉惠帝给他们立碑,称为“四皓”。

24、太子客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向建成侯吕释之游说:“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无功则从此受祸矣。《汉书王贡传》:汉兴有园公、绮里季、夏黄公、?里先生,此四人者,当秦之世,避而入商洛山中,以待天下之定也。

25、绮里的童年伙伴,刚从纽约回来。

26、绮与角:绮里季与角里先生。

27、太子客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向建成侯吕释之游说:“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无功则从此受祸矣。

28、四皓,是战国时秦国传授《诗经》的四位博士,即,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角里先生周术。

29、皇甫谧《高士传》记载,秦末有东园公、绮里季、邰希菽黄公、角里先生四人,避秦之乱而隐于商洛深山之中,汉惠帝给他们立碑,称为“四皓”。西汉初年,有“四皓”之称的角里先生、夏黄公、东园公和绮里季,志行高浩,寿长德劭,因逃避秦乱,携妻将子,隐居今陕西境内的商山,采蕨而食。

30、是汉代的一位著名隐士,是“商山四皓”之一,?里与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这四位饱学之士先后为避秦乱而结茅山林。

31、张良多次劝戒,刘邦不听,无奈张良心生一计,便把刘邦敬慕已久的大贤“商山四皓”(四皓为:东园公、冉立、绮里奇、夏黄公)请来辅佐太子,刘邦果然打消了废太子的想法。

32、〈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东园公。

33、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末汉初的东园公、?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四位著名学者,为原秦朝博士。

34、易怒,讨厌女生(其实就是不能被女生碰到,不过,绮里除外。

35、东园公、绮里季先后隐居在洛南文显山、商州秦王山。

36、若绮里不少高皇,奈何子陵少朕也。

37、秦末汉初时,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四人隐居于此,年皆八十余,时称“商山四皓”。

38、唐?司马贞索隐:“四人,四皓也,谓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

39、之际一位著名隐士,与隐士绮里季,东园公,?里并称为“商山四皓”。

40、汉初隐士角里先生和绮里季的并称。

41、时靠绮里季才幸免废黜,商君武丁感梦而得贤相传说。

42、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末汉初(公元前200年左右)的东园公、?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四位著名学者。

43、上怪之,问日: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日东园公、?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44、这里以绮里季和角里先生代指“四皓”。

45、绮里坞、包山坞、东蔡等地均有上山小道。

46、祭祀绮里季的祠庙。

47、西汉初年,有“四皓”之称的角里先生、夏黄公、东园公和绮里季,志行高浩,寿长德劭,因逃避秦乱,携妻将子,隐居今陕西境内的商山,采蕨而食。

48、抗黄、绮衣冠,是说要与夏黄公、绮里季等人抗肩比美,义不为清臣。

49、他们四位分别是苏州太湖?里先生周术,河南商丘东园公唐秉,湖北通城绮里季吴实,浙江宁波夏黄公崔广。

50、与东园公、绮里季、?里先生同隐居商山(今陕西省山县东),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四皓。

51、指汉初商山四隐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里先生。尚绮里徐拨布的蕃文应为zhang-khri-gzu-ram(shags),论乞心热为blon-khri-sum-bzher。

52、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鹿里先生周术和绮里季吴实,皆秦博士,后因逃避焚书坑儒来到商山。

53、绮里是高1的学生,在她的学校里有一个着名的S。

54、把王吉比作周朝的伯夷、叔齐,汉代的园公、绮里季等、夏黄公等。

55、其他三人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的家眷也先后来商山,同其定居,繁衍后代。

56、《赠韦秘书子春二首》:留侯将绮里,出处未云殊。

57、四皓姓名:一是东园公,姓唐名秉、字宣明;二是夏黄公,姓崔名广,字少通;三是绮里季,姓吴名实,字子景;四是?(lu)里先生姓周名术,字元道,京称霸上先生。

58、历史也没有对绮里季进行更多的记载,只道绮里季原姓吴名实,再无其他。

59、出处清?汪琬《〈绮里诗选〉序》:“裁月镂云,未足与言新也。

60、夏黄公、绮里季。

61、四个人向前对答,各自说出姓名,叫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