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妆造句,艳妆拼音,艳妆什么意思
艳妆:yànzhuā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亦作“艳粧”。亦作“艷妆”。1.艳美的装扮;装束艳美。南朝齐王融《春游回文诗》:“低吹杂纶羽,薄粉艳粧红。”宋晁冲之《传言玉女·上元》词:“艳妆初试,把珠帘半揭。”《农政全书》卷二九引《群芳谱·果谱二·桃》:“或云:种时将桃核刷浄,令女子艳粧种之,他日花艳而子离核。”清龚自珍《法曲献仙音》词:“蓝布衫儿,墨紬裙子,未要艳妆明抹。”许地山《危巢坠简·人非人》:“有一晚上偶然看见一个艳妆女子,看来很像她。”2.借指美女。唐刘希夷《蜀城怀古》诗:“旧国有年代,青楼思艳妆。”宋徐铉《奉和七夕应令》:“静闻天籟疑鸣佩,醉折荷花想艳妆。”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你若有主张,对艳妆,将言词説上,我将你众和尚死生难忘。”见“艳妆”。★亦作艳妆。亦作艳妆。
1、围艳妆,留醉乡,一曲清歌声绕梁。
2、醉乡,艳妆,〔水调〕谁家唱?
3、我文章你艳妆,你一斤咱十六两。
4、每三朝庆贺,五鼓待漏,艳妆盈巷,蜡炬如昼。
5、据吴恭亨《对联话》载,江山船之后舱“皆有渔妇,率以艳妆对客”,此即“同年嫂”也。
6、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7、到宋代以后,女子渐渐不贴花钿了,但后来只要形容艳妆或精致的妆容,就用“梅花妆”一词。
8、门前站着许多女人正在招揽客人,王伦看那些女子虽然个个体态风骚,却都是三十岁上下的妇人,色相已经凋零,浓沫艳妆遮不住额前眼角的鱼鳞细纹。
9、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10、她清水芙蓉,他不屑一顾;她艳妆惊世,他视若无睹.
11、低吹杂纶羽,薄粉艳妆红。
12、吹骤雨、藕花千柄,艳妆新?。
13、二百影片非线性推进的特殊叙事手法像命运之手,一次次无情地掀开过往绚烂与喧哗的帷幕,露出今日卸去艳妆的颓颜与变形的病躯。
14、若果如是,则亦艳妆村妇而已矣。
15、正当芙仙深赞张生之清正,返俗艳妆以侍张生迎娶时,莺莺前来,母女相认,芙仙觉天崩地陷,逃离众人而去。
16、出处清?无名氏《燕京杂记》:“[优童]妖态艳妆,逾于秦楼楚馆,初入都者,鲜不魂丧神夺,挟资营干,至有罄其囊而不得旋归者。
17、以泪洗面之后的姑娘,容貌异常鲜灵,加之眼皮的微红,鼻翼的微肿,上了艳妆一般,在村眉土眼的乡亲中间,闪电似的,煞是耀眼。
18、又《声容?治服》:“若果如是,则亦艳妆村妇而已矣,乌足动雅人韵士之心哉。
19、到宋代以后,女子渐渐不贴花钿了,但后来只要形容艳妆,或精致的妆容,就用“梅花妆”一词。
20、唐人武元衡的《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展现了“南国宴佳宾”,“桃李艳妆新”的南国风貌,唐人杜牧的《村行》描绘出了“春光南阳西,柔桑过村坞,袅袅垂柳风,点点回塘雨”的中原村景;白居易《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中的“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21、玉容残倦艳妆,云髻乱慵梳掠。
22、清龚自珍《法曲献仙音》词:“蓝布衫儿,墨?裙子,未要艳妆明抹。
23、并且,汉唐乐府《艳歌行》的妆容也保留中华戏曲原貌,使用了宋元之前盛行的汉式白妆,再现了汉唐盛世的美艳妆容,也让中华宫廷歌舞的神秘与严肃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24、他身旁的一位艳妆妇女玩弄着手中的苹果6S,四十出头的年龄,风韵犹在,可想她年轻时的艳丽。
25、《净棚》潮剧旧本是演员扮李世民出台,念四句韵白:“高搭彩楼巧艳妆,梨园子弟有万千。
26、百媚算应天乞与,净饰艳妆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