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官造句,儒官拼音,儒官什么意思
儒官:rú guā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古代掌管学务的官员或官学教师。《汉书·翼奉传》:“ 奉 以中郎为博士、諫大夫,年老以寿终。子及孙皆以学在儒官。”《宋书·武帝纪下》:“便宜博延胄子,陶奬童蒙,选备儒官,弘振国学。” 唐 韩愈 《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於是总太学儒官三十有六人,列燕于祭酒之堂。” 清 周亮工 《梁溪成二鸿旧以孝廉训皖未能遽归也》诗:“儒官容易罢,秃笔不教閒。”★ 儒学者仕而为官,学官也。《汉书·翼奉传》:「子及孙皆以学在儒官。」;《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也。自顷儒官或非其人,将何以宣明圣道。」
1、求言帝度容方朔,问道儒官
2、晋?潘尼《释奠颂》:“二学儒官,缙绅先生之徒,垂缨佩玉,规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于堂下,以待执事之命。
3、若升之宰府,必鼎味斯和,濯缨儒官,亦王猷遐缉。
4、明初惟两京乡试简派翰林官任主考,各省聘明经公正的儒官、儒士担任。
5、今虽有儒官,教养未备,非所以长育人才,纳之轨物也。
6、《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臣闻朝廷开学校,建儒官,公教育於上;士子辟家塾,隆师友,私淑艾於下:自古而然矣。
7、その後、三河挙母藩に戻り儒官に昇任するが、まもなく脱藩し上州を経て江戸に入り、深川の妓楼の箱屋、湯屋の三助など下男として糊口をしのぐ。
8、弱冠遐栖,则契齐箕皓;应运释褐,而王猷允塞。若升之宰府,必鼎味斯和;濯缨儒官,亦王猷遐缉。
9、奏留中七日,乃诏曰:“?等备为儒官,不念奉宪制,不指答所问,敢肆其诬罔之言,以干乱视听。
10、便宜博延胄子,陶奖童蒙,选备儒官,弘振国学。
11、志备位儒官,若言不及礼,是志寇窃。
12、※木下贞干为儒官。
13、传》:“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14、秋七月,纲吉辟木下贞干为儒官。
15、至神龟中,始命儒官,改创疏?,回度易宪,始会璇衡。
16、自顷儒官或非其人,将何以宣明圣道?
17、子上锦,见恩拔;上锡见儒官;上觐增广生;上行,见岁贡。
18、唐戴叔伦《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之二:“猊坐翻萧瑟,皋比喜接连。《重儒官议》:“诸生百许人列屋而居,书声彻户外,皋比之坐问难无虚日,可谓盛矣。
19、武帝纪下》:“便宜博延胄子,陶奖童蒙,选备儒官,弘振国学。
20、《释奠颂》:“二学儒官,缙绅先生之徒,垂缨佩玉,规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于堂下,以待执事之命。
21、当得县令,以亲老乞改儒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