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诨造句,科诨拼音,科诨什么意思

科诨:kē hùn 基本解释:[(of Chinese operas) comic gestures and remarks] 戏曲演出中角色的滑稽动作和道白●详细解释:“插科打諢”的略称。戏曲里使观众发笑的穿插。 元 柯丹丘 《荆钗记·觅真》:“[净]我在戏房中听得。[末]这科諢休要提,且与东人相见施礼。”《红楼梦》第二二回:“且知 贾母 喜热闹,更喜謔笑科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一路説来,都是正事,忽然説这么一句收梢,倒像唱戏的好好一齣戏,却借着科諢下场,格外见精神呢。”★◎ 科诨 kēhùn[(of Chinese operas) comic gestures and remarks] 戏曲演出中角色的滑稽动作和道白

1、清李渔《闲情偶记?演习?变调》:“予尝痛改《南西厢》,如《游殿》、《问斋》、《逾墙》、《惊梦》等科诨,及《玉簪》、《偷词》、《幽闺》、《旅婚》诸宾白,付伶工搬演。《蓝桥玉杵记》词调既和《琵琶记》、《香囊记》、《南西厢》词调一脉相沿,那么,同此一理,“传奇旧腔”的词调在漫长的岁月里,也就存在着和海盐腔、昆山腔一脉相沿的亲缘关系。

2、在《闲情偶寄?词曲部?论科诨》中认为科诨应“戒淫亵”、“忌俗恶”,要运用得自然。

3、〖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科诨》:“文字佳,情节佳,而科诨不佳,非特俗人怕看,即雅人韵士,亦有瞌睡之时。

4、词曲下?科诨》:“人间戏语尽多,何必专谈欲事?

5、科诨,又称插科打诨,是中国戏曲中使用、制造滑稽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

6、文字佳、情节佳,而科诨不佳,非特俗人怕看,即雅人韵士,亦有瞌睡之时。

7、母亲喜欢热闹,更喜欢谑笑科诨,便也加到了我们的游戏中。

8、《闲情偶寄?词曲下?科诨》:“文字佳,情节佳,而科诨不佳,非特俗人怕看,即雅人韵士,亦有瞌睡之时。

9、人们对于戏剧科诨的关注和在生活中的模仿,证明了科诨滑稽诙谐传统对人们的精神渗透。

10、源于中国戏剧滑稽诙谐的传统,源于人们乐观自信心态的科诨旨在以艺术之“轻”消解生活之“重”。1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谎言还是“谎言”,是造作,是随心所欲但没有生命的编造,它活动起来沉重而又笨拙,仿佛蹩脚艺人手中的木偶,作者牵引的细线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让人们看到了人物的滑稽处境。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1麝鼠城堡作为房屋的名称,是由某些诙谐的官员起的滑稽名称

11、这里提出了科诨的性格化问题。

12、自是精心结撰,其中虽科诨亦有所本。

13、源于中国戏剧滑稽诙谐的传统,源于人们乐观自信心态的科诨旨在以艺术之“轻”消解生活之“重”。

14、好的科诨要通俗晓畅而不是恶俗下流,要与人物身份、故事情节相适宜。1魏特坎普说,虽然科幻小说一开始只不过是通俗文学而已,但到了20世纪初,对太空旅行有兴趣的人们也开始阅读科幻小说。

15、……惟京师科诨皆官话,故丑以京腔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