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户造句,乡户拼音,乡户什么意思

乡户:xiāng hù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泛指乡村住户。《晋书·职官志》:“乡户不满千以下,置治书史一人,千以上置史、佐各一人。”《儒林外史》第一回:“他若肯下乡回拜,也免得这些乡户人家放了驴和猪在你我田里吃粮食。”2. 宋 代特指有恒产的平民,主要是地主,多充官府职役。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国朝州郡役人之制:衙前入役曰乡户,曰押録,曰长名。”《宋史·食货志上五》:“役人必用乡户,为其有常产,则自重。”★乡里的户数。《晋书.卷二四.职官志》:「乡户不满千以下,置治书史一人;千以上,置史、佐各一人。」本乡百姓。宋代称一乡中有恒产者为「乡户」。《宋史.卷一七七.食货志上五》:「役人必用乡户,为其有常产则自重。」

1、苏轼在反对免役法时说,“自古役人之必用乡户,犹食之必用五谷……行地之必用牛马,虽其间或有以它物充代,然终为天下所可常行”。

2、有的地区只由乡户自行按户等商定服役顺序?不置义役田?有的地区则集资雇人代役。

3、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二:“国朝州郡役人之制:衙前入役曰乡户,曰押录,曰长名;职次曰客司,曰通引官;优者曰衙职。

4、条例司检详文字苏辙言:“役人之不可不用乡户,犹官吏之不可不用士人也。

5、因请行五则法,凡差乡户衙前,视赀产多寡置籍,分为五则,又第其役轻重放此。

6、今投名衙前半天下,未尝不典主仓库、场务、纲运;而承符、手力之类,旧法皆许雇人,行之久矣;惟耆长、壮丁,以今所措置最为轻役,故但轮差乡户,不复募人。

7、文帝前元十二年(前167年)三月,诏以各乡户口多少为比例,设置三老和孝悌力田,常置。《汉书?文帝纪》:“文帝十二年诣曰:‘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导民焉。

8、食货志下三》:“禁榷之地,皆官役乡户衙前及民夫,谓之帖头,水陆漕运。

9、食货志下三》:“禁榷之地,皆官役乡户衙前及民夫,谓之帖头,水陆漕运。持身说法,若不如法,比丘地立,白衣高坐,为官役使,如奴事主,犯轻垢罪。

10、院虞侯?杂职?依承符?散从官例?选差乡户。

11、唐西州诸乡户口帐试释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10月版。

12、宋因前代之制,以衙前主官物,以里正、户长、乡书手课督赋税,以耆长、弓手、壮丁逐捕盗贼,以承符、人力、手力、散从官给使令;县曹司至押、录,州曹司至孔目官,下至杂职、虞候、拣、掏等人,各以乡户等第定差。

13、役人必用乡户,为其有常产则自重,今既招雇,恐止得浮浪奸伪之人,则帑庾、场务、纲运不惟不能典干,窃恐不胜其盗用而冒法者众;至于弓手、耆、壮、承符、散从、手力、胥史之类,恐遇寇则有纵逸,因事辄为搔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