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刻造句,诗刻拼音,诗刻什么意思

诗刻:shī kè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诗的刻本。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予在 闽 中,见其诗刻种种,无一语及其父。”

1、下?刘王氏》:“[县令]乃赋一诗刻诸墓上云:‘分钗劈凤已联年,就义何妨晚慨愆。

2、诗刻“玉鳞口”。

3、王阳明早年作诗刻意求工整,晚年融会哲理。

4、寺内遍挂名家楹联诗刻。

5、在亭侧的走廊中尚立一块董必武同志题笔的纪念诗刻:“盛会南宁主席临,邕江冬泳纪碑亭。

6、祖无择三言诗刻位于唐隶石刻的斜对面,刻于“廉石”的北立面上。

7、诗刻虽历经几百年风雨剥蚀,但仍清晰可见。

8、春水移船花似雾,醉里题诗刻烛。

9、诗刻入山东张自忠碑林、雁塔题名碑林、荆沙万寿碑林。

10、此诗刻在祁阳浯溪摩崖三绝堂中兴颂左侧。

11、一是叶向高题刻,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秋叶向高重游青芝时,劝其学友董应举出山,吟诗刻于猿公洞中,诗文草书直下12行,216字,字径宽0.09米,纵0.12米。

12、长廊墙上镶嵌董必武、郭沫若和赵朴初游千佛山的诗刻题记。

13、3张元吹铁笛,绿林豪杰闻之皆避,又曾与好友吴昊、姚嗣宗,将述志诗刻巨石上,令人拖石投军不为用。字君可,是小说《隋唐演义》中的人物,家住河北五柳庄,原本是绿林豪杰,担任绿林中北路总瓢把子之职。

14、诗刻在牌坊额枋上。

15、寺内康熙五十年正月御制碑文言:“兹镇海寺者,乃交口之幽丛,当台怀之胜概,崇基峻刹,缁流禅诵之堂,奥境灵区,法驾经行之地。峰上石刻有“天下第一山”、“凌霄峻极”、“中天独立”、“东柱第一灵区”等等,并有乾隆所留诗刻:“丈人五岳自青城,岱顶何来假借名。

16、冠山书院中现存明清两代碑碣石刻还有不少,如汪藻的《冠山名贤书院》诗碑、陈凤梧的《游冠山书院》诗碑、孙毓芝集柳玄秘塔五言诗刻石、乔宇的《雪中访左丞吕公书院旧址》诗碑、白金的《新建高岭书院记》碑和傅眉的五言诗刻石等等,其中乔宇诗碑最被后人称道。

17、经明行修,工诗善书,时人合唐时升、陈嘉燧、李流芳及娄坚诗刻,谓之曰《嘉定四先生集》。

18、王同的六言诗刻:“龙洞良宵月照,黄华满地秋香。

19、岭前筑起清风庙,庙前竖华表造起清风亭,并立碑记表彰,《王贞妇碑》由著名学者李光撰文,书法家泰不华书,碑阴面有翰林学士康里夔诗刻:“清风岭头清风起,佳人昔觉剡水。

20、舒啸台的岩壁上还保存他的诗刻和叙述编志的时间、地点等题刻。

21、清源山有其诗刻(我爱清源洞,凌虚绝点埃。

22、卓锡泉西侧岩壁,嵌有乾隆皇帝咏泉诗刻五方,其中一首《卓锡泉》诗,作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诗云:“泉临卓锡一亭幽,万壑千岩景毕收。

23、有沈晦故宅遗址,其所居巷曰“袭魁坊”,俗称“状元坊”,有宣和御制赐宴诗刻于县学。

24、清人沈德潜评论这两句说:“咏物诗刻露不如神韵,三、四句胜于‘钩陶格磔’(像鹧鸪啼声,指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中“正穿屈曲崎岖路,又听钩陶格磔声”之句)也。

25、洞内左右壁刻有元次山的《游朝阳岩》及柳宗元的《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诗,与其傍明嘉靖间通判肖干诗刻相仿,前人断为模刻。

26、入口西去,仿佛进入了一个绚丽的艺术画廊,前段是宋祖峡,当年赵匡胤在此诗以言志,称帝后派人将诗刻在岩石上,至今字迹尚存。

27、今圣母殿西墙有诗刻赞龙泉水“灵岩石髓喷寒泓,一水潆洄涧底生。

28、明代林廷玉的诗刻:“看龙洞偶成,幻化成溟蒙,丹崖一洞空。

29、」之感叹(此诗刻于龟山禅寺后的「白云亭」上,今亭已废)。幼入私塾读书,1920年入荣庆社,初从白建桥学戏,又向白云亭问艺。

30、诗刻许中丽光岳英华中。

31、方观承将《棉花图》包括乾隆的题诗刻在二十块端石上。

32、《惠安县志?石刻志》载:该诗刻位于惠安县崧洋山崧洋洞。

33、峡内还有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世人所瞩目,内有历史悠久的佛寺名塔?舍利塔,有我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有著名的二南诗刻,以及刘道一等近代名人的墓葬。

34、将叉鱼诗刻成碑文,铸造了韩愈大型铜像,营造了岛上石栏,并以明代石狮、石雕、罗汉松和花卉绿草点衬,供人观仰:近年来又新建湖心水榭乐园,与叉鱼亭遥遥对应。其间屡事玄言,亟登讲肆,外陈玉铉之文,内宏金叠之典,从乎华阴之市,废乎昌言之说,其事一也;六戒多务,千乘纠纷,夕望汤池,观仰月之势,朝瞻美气,眺非烟之色。

35、在牛首山东峰舍身崖的感应泉旁,有明景泰六年(1455)诗刻。

36、叶向高在青芝山的诗刻在青芝寺大门右下侧的猿公洞中,摩崖高227厘米,宽152厘米,行草,纵12行,字径10厘米(图一)。

37、太室阙铭(汉)、少室阙铭(汉)、启母阙铭(汉)、堂溪典请雨嵩高庙铭(汉)、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汉)、新密汉画像石题记(汉)、巩义摩崖诗刻(汉)、中岳嵩高灵庙碑(北魏)、郑道忠墓志(北魏)、大海寺弥勒造像碑(北魏)、中岳嵩阳寺碑记(东魏)、回郭镇造像碑(东魏)、三堂寺造像碑(东魏)、洪宝造像记(东魏)、张琛墓志铭(东魏)、惠庆造像记(东魏)、大代华岳庙碑(北齐)、刘碑寺造像碑(北齐)、天保三年造像碑(北齐)、道邕造像记(北齐)、天保十年造像碑(北齐)、超化寺唐塔造像碑(北齐)、观音寺造像碑(北齐)、董洪达造像记(北齐)、都邑主丁思善造像碑(北朝)、唐太宗龙潜教书碑(唐)、观音寺碣(唐)、等慈寺碑(唐)、大唐纪功颂碑(唐)、少林寺金刚经刻石(唐)、天后御制诗书碑(唐)、法如禅师碑(唐)、王征君临终口授铭(唐)、封祀坛碑(唐)、潘师正碑碣(唐)、夏日游石淙诗交序(唐)、秋日宴石淙序(唐)、汉忠烈纪公碑(唐)、赐卢正道敕碑(唐)、少林寺戒坛铭(唐)、孟兰盆经摩崖(唐)、居正觉浮图铭(唐)、道安禅师碑(唐)、少林寺碑(唐)、景贤大师身塔记(唐)、郑曾碑(唐)、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碑(唐)、净藏禅师塔铭(唐)、灵运禅师碑(唐)、赵冬曦墓志(唐)、永泰寺碑(唐)、寿春郡霍山县丞崔瀚墓志铭(唐)、敕戒坛碑(唐)、同光禅师塔铭(唐)、法玩禅师塔铭(唐)、会善寺戒坛记(唐)、大德大证禅师碑(唐)、大德演公塔铭(唐)、薛巽、崔蹈规夫妇墓志铭(唐)、状嵩高灵胜诗刻石(唐)、吴府君墓志铭(唐)、?宁等州节度使裴适墓志铭(唐)、老君造像碑(唐)、龙泉寺碑(后梁)、新修嵩岳中天王庙碑(宋)、御制中岳醮告文幢(宋)、冯京墓志(宋)、屯田员外郎辛惟庆墓志(宋)、冯京妻富氏墓志(宋)、太子宾客林潍墓志(宋)、王田墓志(宋)、王咸融夫人石氏墓志(宋)、冯京妻富氏之妹墓志(宋)、欧阳修夫人薛氏墓志(宋)、赵?墓志(宋)、会食宁神院题名碑(宋)、深公碑(宋)、黄庭坚诗书碑(宋)、三十六峰赋石刻(宋)、辛友直夫妇墓志(宋)、晋王庙宋真宗书碑(宋)、西上阁门使高州刺史王温墓志铭(宋)、欧阳?墓志铭(宋)、面壁之塔题字(宋)、达摩颂碑(宋)、欧阳辩墓志铭(宋)、欧阳墓志(宋)、欧阳?墓志铭(宋)、大定重修中岳庙碑(金)、重修唐忠臣李卫公庙记(金)、承安重修中岳庙图碑(金)、贞?重修清凉寺禅院记(金)、重修面壁庵记(金)、新修雪庭西舍记(金)、清河郡侯张思忠神道碑(元)、复庵和尚碑(元)、中岳投龙简诗碑(元)、少林寺裕公道行碑(元)、清河郡侯张思忠神道碑(元)、大藏经碑(元)、照公和尚塔铭(元)、息庵禅师道行碑(元)、达摩大师碑(元)、圣旨碑(元)、松庭和尚塔铭(明)、淳拙禅师塔铭(明)、重修慈云寺碑(明)、青龙山重修慈云禅寺碑(明)、南宗顺禅师行状碑(明)、徒公无方碑(明)、周王旨谕碑(明)、嘉靖重修卢医庙碑(明)、敕赐洞林大觉禅寺历代序碑(明)、嘉靖重修少林寺记(明)、鄢陵端僖王妃李氏合葬圹志(明)、嘉靖重修慈云寺碑记(明)、小山禅师行实碑(明)、解五岳图赠少林僧洪川广令歌碑(明)、游卢岩瀑布诗碑(明)、题达摩面壁诗碑(明)、道公禅师碑(明)、甘露台诗碑(明)、汉寿亭侯画像碑(明)、万历重修慈云寺千佛殿碑记(明)、登泰室诗碑(明)、谒中岳诗碑(明)、少林观武诗碑(明)、天仙白松图碑(明)、一峰园石刻(清)、醉翁亭记刻石(清)、虎牢关碑(清)、乾隆御制诗书碑(清)、乾隆题少林寺诗碑(清)、乾隆重修欧阳寺碑记(清)、建杨桥河神祠碑记(清)、司鼐墓碑(清)、贾峪地震碑(清)、重修嵩山少林寺碑(清)、公议断坡碑(清)、白氏世谱石碣(清)、荥泽大工纪功碑(清)、海上桥大劫文石碑(清)、堤东正俗碑(清)、《瘗鹤铭并序》碑(清)、后周皇陵御制祭文碑(明、清)。

38、赞叹地说:“咏物诗刻露不如神韵,三四语胜于‘钩?格磔’也。

39、乃赋一诗刻诸墓上云:‘分钗劈凤已联年,就义何妨晚概愆。

40、谢客岩”三大字,在飞霞洞旁岩壁上,隐约可辨;旁有宋谢泌诗刻:“远孙泌述:‘旧刻岩前文字在,登临尽日动悲辛。

41、邓遂夫的《曹雪芹箱箧公案解密》一文,用自己记录的同洪静渊先生的谈话证实洪先生提到的《旧雨晨星集》为子虚乌有,证明是洪静渊先生“作伪”,而书箧是真实的有价值文物。高名衡告老还乡后,在胞妹书箧中发现题为《玉映草》诗集,睹物思人,悲不自胜,从中选辑40首,在东里店张家林高玉章墓前立石碑一通,将诗刻于上,题《玉映草小引》为序,勒石纪念。

42、凤字形石壁上除有梵文和诗刻外,还有4龛石刻佛像,多者达75尊,大者近2米。

43、的楹联照壁,有题诗刻赋的大理石亭碑,有影摇水中的漾波亭。

44、其诗刻意锻炼,而不失气格。

45、诗刻通篇高4米,古代竹简书。

46、对此,沈德潜赞叹地说:“咏物诗刻露不如神韵,三四语胜于‘钩?格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