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者造句,部者拼音,部者什么意思
部者:bù zhě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所属封部;部属。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部者》:“部者,封部之属也。《语》云:‘千乘之邑,百乘之家,可使治其赋也。’”《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风云会》:“二人把棒在手,唱了喏。部者喝教二人放对。” 许政扬 注:“部者,部属。”
1、凡马册之咨部者立限,各营之支领者皆附焉。
2、重按烙手,轻按不觉,热在肌肉之内者;又有过食冷物,抑遏少阳之火于脾部者。【主治】负重奔走,纵情女色,六淫受伤,血从脊上,或呕或吐,势如潮涌,不可抑遏。
3、曲秆竹箨舌先端的纤毛变化较大,秆下部者通常具有细短纤毛,而中上部者常生有粗长纤毛。原植物的根(芦根)、叶(芦叶)、嫩苗(芦笋)、箨叶(芦竹箨)、花(芦花)等亦供药
4、目前此药尚无引起抗药性的报道。前此无正郎改吏部者,自敬循始。
5、贵池有争地讼於部者,视旧牍,得成化二十一年闰四月官契,念愚民安知闰,检明史七卿表,得是年闰四月文,据以定谳。
6、《清会典事例?吏部处分例?京官保举》:“各该堂官,率徇情取悦,以繁缺保送者多,而简缺及留部者少。
7、其三十六部者,第一本文,第二神符,第三玉诀,第四灵图,第五谱录,第六戒律,第七威仪,第八方法,第九众术,第十传记,第十一赞诵,第十二表奏」。
8、竿箨稍薄,质脆;箨鞘在竿下部者长5?7.5厘米,其基部宽8-10厘米,先端浅下凹,在竿中部者长9-11.5厘米,其基部宽4.5?9.2厘米,先端近截形;箨耳微小,鞘口缝毛卷曲;箨舌边缘具纤毛,毛落后呈细齿状;箨片短三角形至狭长三角形,背面纵肋之间有小横脉,先端钝尖,基部宽度约与箨鞘先端近相等。
9、清昭连《啸亭杂录?盛京五部》:“其未设吏部者,以其地官员无多,仍由京中铨选,故不备。
10、北部者为林胡、楼烦。
11、世固有一事不问,一书不读,而鞭丝帽影,日夕驰逐于歌衫舞袖之场,以为祖国之俱乐部者。
12、聚伞花序组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连序柄长约11厘米,同时单生于上部叶腋;聚伞花序二歧状,分枝蝎形,具5?15花,花梗长1-3厘米,腋生者伸长,长2.6?4厘米;下部苞片叶状,上部者披针形,线状披针形。
13、《清会典?兵部五?职方清吏司》:“死事各恤以其等……奉旨应升尚未得缺,在外拔补尚未咨部者,均仍按原衔及本身应得恤赏议恤。
14、十四年春正月癸亥,诏淮南所获俘虏付诸作部者一皆散遣,男女自相配匹,赐百日廪,其沿线为军赏者悉赎出之,以襄阳、淮南饶沃地各立一县以居之。
15、前此无正郎改吏部者,自敬循始。
16、《异部宗轮论?述记上》:“异者,别也;部者,类也。
17、出于吏部者无贤否之分,入于刑部者无枉直之判。
18、上命小部音声(小部者,梨园法部所置,凡三十人,皆十五以下),于长生殿奏新曲,未有名,会南海进荔枝,因以曲名《荔枝香》。荔枝香甜适口,营养丰富,唐朝杨贵妃最喜欢吃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使荔枝妇孺皆知,千百年来,盛传不衰。
19、白部者,咒文与解说不混,一种。
20、疔毒生于足底部者称“足底疔”。
21、示例清?段玉裁《六书音韵表》一:“韵书如陆法言虽以声为经,而同部者荡析离居矣。
22、近代还有人把地方志的功能进一步细化为六条:一是社会制度之委曲隐微不见于正史者,往往于方志中得其梗概;二是前代人物不能登名于正史者,往往于方志中得其姓氏;三是遗文佚文散在某部者,赖方志然后能以地为纲有所统摄;四是方志多祥物产税额、物价等事实,可以窥见经济状态之变迁;五是方志多详建置兴废,可以窥见文化升降之迹;六是方志多详族姓之分合门第之隆衰,往往可与其他史实互证。
23、俄有雨降,抵暮不息,群公饮酣未阑,左右伶人皆御前供奉第一部者,恃宠肆狂,无所畏惮。
24、病变在胸椎部者,背脊骨外突,状如龟背,走路时常以两手支撑腰胁,其脓肿多出现于肾俞附近。
25、各有铸钱局,属户部者为宝泉局,所铸钱供全国经费之用。
26、分掌选事,言吏部者称裴、马焉。
27、第13条(门市部)工厂设有门市部者,视同商业之公司、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