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源造句,导源拼音,导源什么意思

导源:dǎoyuán 基本解释:(1)[riverrisesin]∶发源,起源黄河导源于青海(2)[derive;originate]∶由某种事物发展而来非导源于小儒乎。——清·黄宗羲《原君》●详细解释:1.发源。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水导源东北陇山。”2.指引水出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又有吴瀆,破山导源,注於胥江。”3.引申为事物的起源。清秦笃辉《平书·文艺篇上》:“汉赋虽体近《离骚》,而实导源《雅》《颂》。”刘师培《文说》:“自古词章,导源小学。”★◎导源dǎoyuán(1)[riverrisesin]∶发源,起源黄河导源于青海(2)[derive;originate]∶由某种事物发展而来非导源于小儒乎。——清·黄宗羲《原君》★由某事、某物发展而来。【造句】这个错误导源于他的认识不清。★发源。【造句】黄河导源于青海的巴颜喀喇山。★发源。如:「黄河导源于青海的巴颜喀喇山。」由某事、某物发展而来。如:「这个错误导源于你的认识不清。」

1、内阁导源于枢密院。

2、一切高深的思想,虽高入云霄,直达天际,也都是导源于此,立足于此的。

3、民事诉讼法中处分权导源于民事实体法中的私法自治原则,当事人的处分权对民事诉讼的进行具有决定性作用,是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权利。

4、摘要长生不死思想是仙境信仰的本质特征,这种思想导源于远古时期的灵魂不朽观念。

5、一切高深的思想,虽高入云霄,直达天际,也都是导源于此,立足于此的。8.在“单位”域中输入代表此资源

6、此数家不仅交谊频繁,其中王、况二人并与端木?合刻《薇省同声集》以记其谊,而且在词学思想的传承上或从碧山导源,或偏尊白石、苏轼,追本溯源,都与端木?有着一种难以割裂的关系。

7、在承认内容美的前提下,应进而诘问的是,按本文假设,美感导源于性爱,而上述对意蕴美的论述似无需性爱涉入。

8、其词导源碧山,复历稼轩、梦窗,以还清真之浑化,与周济之说固契若针芥也。

9、栗毓美秉资明干,植品端方,始小试于中州,垒膺荐剡,爱剖符于南豫,屡著循声,符丹纶紫悖之重申,历翠板红薇而叠晋宏,材茂焕久,邀特达之知水利,夙谙聿重修防之任,娴泄滞通渠之法,安流策导源陂之功,九州底绩风清竹箭,消雪浪于荡平地,固沧桑速云舻之转运,嘉,睿川之力,倚任维殷。

10、朱祖谋曰:君词导源碧山,复历稼轩、梦窗以还清真之浑化,与周止庵氏说契若针芥。

11、后世奉行朝暮课诵之制,当系导源于此。

12、后来三杨的台阁之文就导源于这样的应制文章。

13、法师籍庆诞生,含和降德,结根深而?茂,导源浚而灵长。

14、其说导源于是书“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

15、地势据阿尔泰、杭爱、唐努三山脉之汇,色楞格河及鄂尔坤河皆导源于此。

16、它导源于人的理性的误用,其症结在于人类理性的过度张扬。

17、民事诉讼当事人处分权是导源于民事实体法中的私法自治原则,而又经过诉讼法公法性改造的程序性权利。

18、常州学派的公羊学研究导源于庄存与所著《春秋正辞》,该书据西汉董仲舒、东汉何休的“公羊学”,专力发挥《春秋》的“微言大义”。在京中,与龚自珍密切交往的好友,除了魏源等常州学派的师友外,还有不少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如姚莹、汤鹏、张际亮、黄爵滋、包世臣等。

19、怀素的狂草,笔笔中锋,瘦劲婉通,飞动中见圆转之妙,包世臣有“醉僧圣母、律公二帖,导源篆籀,浑雄鸷健,是为草篆”之说,是可证篆通於草。

20、似乎元明已后词派,导源乎此。

21、卷?《<蔽庐丛志>序》:“文学权舆,导源於‘六经’,滥觞於诸子:《诗》、《书》、《左》、《国》,文采烂然;《荀》、《列》、《老》、《庄》,颐志玄览。

22、章回小说导源于宋元民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