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雩造句,舞雩拼音,舞雩什么意思

舞雩:wǔyú 基本解释:[Wuattar]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现在曲阜县东。古代求雨祭天,设坛命女巫为舞,故称舞雩。雩,古代求雨的一种祭祀风乎舞雩。——《论语·先进》●详细解释:1.古代求雨时举行的伴有乐舞的祭祀。《周礼·春官·司巫》:“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周礼·春官·女巫》:“旱暵则舞雩。”2.指舞雩台。《论语·颜渊》:“樊迟从游於舞雩之下。”何晏集解引包咸曰:“舞雩之处,有坛墠树木,故下可游焉。”3.《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后指乐道遂志,不求仕进。唐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賡之以文王、宣父之操,优游夷愉,广厚高明,追三代之遗音,想舞雩之咏叹。”宋王安石《次韵酬龚深甫》之一:“讲肆剧谈兼祖谢,舞雩高蹈异求由。”明高攀龙《会语》:“康节如空中楼阁,他天资高,胸中无事,日日有舞雩之趣,未免有玩世意。”★◎舞雩Wǔyú[Wuattar]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现在曲阜县东。古代求雨祭天,设坛命女巫为舞,故称舞雩。雩,古代求雨的一种祭祀风乎舞雩。——《论语·先进》★《周礼.卷十二、卷二十六》、《宋史.卷一百三十二》、《清史稿.卷八十三》。--作者:刘凤学★仪式。又称谓雩祀或大雩。古代每当天旱不雨时,即在郊外设坛,举行祭天祈雨之礼。周朝(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时,舞师平日负责教授《皇舞》,遇有旱灾则率领舞者参与祭祀,表演《皇舞》祈求降雨。同时代之司巫也负责此项工作;当国有大旱,司巫即率领男女巫在舞雩之礼中跳舞祈雨。由帝王主持祭天求雨之仪式,一直延续至清朝(1644~1911),清乾隆七年(1742)制定大雩礼,明定用舞童十六人,衣玄衣,分八行,执羽翳,行三献礼,乐止乃起舞。乾隆二十四年(1759)大旱不雨,乾隆(1736~1795)曾至社稷坛,举行大雩祭礼,并由舞童舞羽歌咏。★古代祭天求雨的仪式。《周礼.春官.司巫》:「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祭天求雨的地方。《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

2、(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3、至于旱祭舞雩,盖是吁嗟之义,既非存欢乐,谓此不涉嫌。

4、唐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优游夷愉,广厚高明,追三代之遗音,想舞雩之咏叹。

5、『21』樊迟从游於舞雩之下。

6、风乎舞雩(yú):到舞雩台上吹吹风。

7、樊迟跟随孔子到舞雩台下游玩,说:“请问如何提高品德修养、去除恶念,明辨疑惑。

8、中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歌,一路走回来。

9、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10、现在的舞雩台北面,建了一个小广场,仅存十几米方圆的高台,被青石栏杆围起来,沿栏杆内侧种了整整齐齐的罗汉松。

11、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2、舞雩(yú):祈雨的坛。

13、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冠者五六人,童者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4、想当时,孔子让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理想,曾点说了他的理想生活:“暮春的时候,穿着春天的服装,约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孩童,一起到沂水边去洗澡,到舞雩台去吹风,再唱着歌走回家。

15、咏彼舞雩,异世同流。

16、至于他登上泰山之顶,在舞雩台下吟诗唱歌,也没有不游历的,原来他的胸中自有广阔的天地。

17、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8、风乎舞雩,风,歌也。

19、舞雩是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现在曲阜县东。

20、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21、1985年,万里委员长来曲阜视察工作,建议恢复曲师附小,于是由上级拨款、地方集资在名胜古迹舞雩台附近新建曲阜镇一中。

22、北部曲阜城区突出鲁故城大遗址组团保护,包括孔林、孔庙、孔府,奄国故城、鲁国故城、汉故城、明故城,以及周公庙、灵光殿、望父台、襄仲台、两观台、孔子故里、孔子射羿处、洙泗书院、颜庙、颜府、鲁泮宫、古泮池、舞雩台等,形成曲阜的核心与灵魂。

23、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装,邀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在沂水里沐浴,到雩台上乘凉,唱着歌回来。因曲阜大旱,他每天带弟子顶烈日于舞雩台上祁雨,我请求父王给曲阜降场透雨,救命恩人知道后,定比给他金银财宝高兴啊!

24、《周官?司巫》载“若国大旱,则率巫而舞雩。

25、相传有一年,曲阜大旱,孔子带弟子们天天到舞雩台上祈雨。

26、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27、’又《女巫》云‘旱则舞雩’。

28、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谈个人志趣时,他“铿”然一声,停止鼓瑟,说暮春时节,换上春装,和五六位志同道合的成年人,带上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歌回来。

29、语出《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

30、曲兴自有舞雩风,那时盅盘舞便随“八音”的勃兴应运而生了。

31、古代求雨祭天,设坛命女巫为舞,故称舞雩。

32、我辈中人,应该追随浴沂的风范,效法舞雩的咏叹,或许可以情跟环境相适应,快乐跟大道一样,而不愧于作孔夫子的门生;不愧于作孔夫子的门生,然后才不愧于作七尺男儿,不值得勉励吗!

33、只有曾点说:愿意在暮春时节,穿上新做的春装,与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小孩一起,到沂水边沐浴,再到舞雩台上兜兜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回来。

34、讽于舞雩之下,咏归高堂之上。

35、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1979年在舞雩台附近出土,64厘米见方,厚28厘米。

36、若国大旱,则率巫而舞雩。

37、城南大道旁有两观及舞雩台遗址。

38、《论语》载他和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谈个人志趣时,他“铿”然一声,停止鼓瑟,说暮春时节,换上春装,和五六位志同道合的成年人,带上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歌回来。

39、桥名语出《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之句。

40、带领学生在此乘凉歌咏,故称舞雩台。

41、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旱?,则舞雩。

42、舞雩沂水饶真契,温伯无言道已存。

43、《雩祭依明堂议》:“至于旱祭舞雩,盖是吁嗟之义,既非存欢乐,谓此不涉嫌。

44、春风沂水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

45、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

46、孔子曾使诸弟子各言其志,独称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

47、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歌回来。

48、古人行雩时要伴以音乐和舞蹈,故称“舞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