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戴造句,翊戴拼音,翊戴什么意思
翊戴:yìdài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辅佐拥戴。《晋书·阎鼎传》:“乃与抚军长史王毗、司马傅逊怀翊戴秦王之计。”唐权德舆《赠太师西平王挽词》:“翊戴推元老,谋猷合大君。”明归有光《宋史论赞·石守信》:“太祖神武盖世,素为守信之徒所翊戴。”★拥戴、爱戴。《周书.卷一七.若干惠传》:「及岳为侯莫陈悦所害,惠与寇洛、赵贵等同谋翊戴太祖。」唐.杜甫〈诸葛庙〉诗:「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也作「翼戴」。
1、参与了“陈桥兵变”,“以翊戴功”升为侍卫亲军司马军主力龙捷左厢都指挥使,建隆元年建节。
2、尚书省的长官为尚书令,实际上一般不授人,隋代只有炀帝时的杨素因为有翊戴之功,又平定了汉王谅,方进位尚书令。“张令铎自武信节度使、步军都指挥使为镇安节度使、马步军都虞侯”,成为侍卫亲军司的次长官,“酬其翊戴之勋也”。
3、唐权德舆《赠太师西平王挽词》:“翊戴推元老,谋猷合大君。
4、英宗遇害,正统浸备,我皇考以武宗之嫡,逃居朔漠,宗王大臣同心翊戴,肇启大事,于时以地近,先迎文宗,暂总机务。
5、《新唐书?宗室宰相传?李岘》:“垣从上皇,岘翊戴肃宗,以勋力相高,同时为御史大夫。德宗听到风声后,诏有司曰:“尚父子仪有大勋力,保?王家,尝誓山河,琢金石,许宥十世。
6、及岳被害,昌与诸将议翊戴大祖。
7、成宗、武宗、仁宗之立,咸与翊戴之谋,有盟书焉。
8、大周扒诚奉义翊戴功臣特进检校太保使持节济州诸军事行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西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三百户任公屏盗碑,简称屏盗碑。
9、建立宋朝的过程中,张令铎的“翊戴”功是什么,史无记载,依据他和高怀德在宋初近似的情况,推测其作
10、及岳被害,御与诸将同谋翊戴太祖。
11、七年,少帝嗣位,加右领军卫上将军,仍赐竭诚翊戴保节功臣。
12、唐杜甫《秋日夔州咏怀一百韵》:“宫禁经纶密,台阶翊戴全。
13、又听留周岁,征为左卫上将军,自左龙武统军加特进、检校太傅,充昭义军节度使,赐推忠奉节翊戴功臣。
14、后弟增寿,太宗起兵时,常有阴翊戴功,为建文皇帝所杀,上将追命之爵,以语后,后力言不可,乃止。
15、从上皇,岘翊戴肃宗,以勋力相高,同时为御史大夫,俱判台事,又合制封公,而峄为户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同居长兴里第,门列三戟。
16、《新唐书?宗室宰相传?李岘》:“垣从上皇,岘翊戴肃宗,以勋力相高,同时为御史大夫。
17、帝嘉之,乃授特进、检校太师兼侍中、持节都督夏州诸军事、行夏州刺史、上柱国,充定难军节度、夏银绥宥静等州管内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西平王,食邑六千户,食实封一千户,仍赐推忠保顺亮节翊戴功臣。
18、至正四年,加赠宣忠佐命开济翊戴功臣,进封淮王,余如故。
19、职选才淑,政兼翊戴。
20、参与兵变,“以翊戴功”升为侍卫亲军司马军主力龙捷左厢都指挥使。
21、等同谋翊戴太祖。
22、如董怀义志曰:“逆贼马秦客,潜行鸩毒,中宗暴崩,韦氏称制,奸人掌营卫,凶戚居要津,公翊戴皇帝,斩关通禁,数刻之间,尽殪凶丑。
23、明薛蕙《送杨石斋》诗:“累朝瞻翊戴,四海忆陶甄。
24、陆游自幼受到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曾亲见当时士大夫每每谈论起国事来,“或裂?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跋傅给事帖》),壮年时又曾入蜀襄赞军务,亲临前线,文韬武略,有将帅之才,是“亘古男儿一放翁”。
25、如:翊天(辅佐天子);翊戴(拥戴辅弼);翊卫(辅佐护卫);翊化(辅佐教化);翊佐(辅佐);翊亮(辅佐);翊从(护卫随从)。
26、屏盗碑全称《大周推诚奉义翊戴功臣特进检校太保使持节济州诸军事行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西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三百户任公屏盗碑》。
27、今奉遵遗旨,翊戴为主,君以为何如?
28、暨遵义决议,翊戴元首,辅弼股肱,欢若鱼水。
29、人或询以翊戴之事,往往逊谢,终无所言,君子尤以是多之。
30、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时,韩重?参与兵变,“以翊戴功”升为侍卫亲军司马军主力龙捷左厢都指挥使。
31、《晋书?阎鼎传》:“乃与抚军长史王毗、司马傅逊怀翊戴秦王之计。
32、及岳为侯莫陈悦所害,武与赵贵收岳尸归平凉,同翊戴太祖。
33、没有参与“陈桥兵变”,不属于翊戴功臣。
34、魏孝庄帝以尔朱荣有翊戴之功,拜荣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
35、世宗即位,以翊戴功,授枢密使。
36、诸王贝勒等对曰:“先帝肇兴鸿业,我等翊戴幼主,嗣位承基,当实心辅理。
37、在参与陈桥之变的翊戴功臣中,张光翰与宋太祖的关系比较疏远,《宋史》里也没有专门的传,但建节应该比较早。
38、天方与魏,必将有主;翊戴圣明,诚非欢力。
39、太祖神武盖世,素为守信之徒所翊戴。
40、加赠推诚守正佐理翊戴功臣,封延安王,改谥忠献。
41、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台与诸将议翊戴太祖。
42、至治中,赠旧学同德翊戴辅治功臣、太保、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魏国公,谥文忠。
43、及岳被害,峰与赵贵等同谋翊戴太祖。
44、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台与诸将翊戴周文。
45、时诸王秃列等侍,咸曰:“臣下翊戴嗣君,无二心者。
46、及侯莫陈悦害岳,德与寇洛等定议翊戴太祖。
47、十一年,武宗即位,以翊戴功,进封宁王,换兽纽金印。长龄报告说,浩罕的统治者自愿抱经盟誓,“永远翊戴”。
48、在参与陈桥之变的翊戴功臣中,张光翰与宋太祖的关系比较疏远。
49、元和八年卒,宪宗思其翊戴之功,赠开府仪同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