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造句,龙泉窑拼音,龙泉窑什么意思
龙泉窑:lóngquányáo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亦作“龙泉窑”。宋瓷窑名。因在浙江省龙泉县而得名。所产为青瓷,土细质厚,色葱翠,釉彩多碎纹。明曹昭王佐《新增格古要论·古窑器论·古龙泉窑》:“古龙泉窑,在今浙江处州府龙泉县,今曰处器、青器、古青器,土脉细且薄,翠青色者贵。”清程哲《窑器说》:“龙泉窰出浙江处州龙泉县,与哥窰共一地道,宋时名曰青瓷明窰。移处州府,处州青色土堊,火候较旧龙泉质劣,古器质薄。”清阮葵生《茶馀客话·瓷器》:“章窰乃宋人章生兄弟所烧,兄名生一,弟名生二,其製更加精密。兄陶者为哥窰,弟陶者仿古龙泉窰,足皆铁色,哥窰多断纹,多百圾坡,更见重於世。”★一种瓷器。产于浙江省龙泉县,分哥窑、弟窑两种。色多淡青,釉彩带有纹片,曾外销多国。
1、北宋龙泉窑青釉刻划花纹水丞,高4.2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6厘米。
2、据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称,日前在解放阁改造片区舜井街工地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件珍贵的南宋龙泉窑琮式瓶和“济南酒使司”瓷片。
3、到了清朝,龙泉窑窑场所剩无几,产品胎质粗糙,釉色青中泛黄。
4、其中,以稻作文化为基础的河姆渡文化的遗物,实证文明起源的良渚文化玉器,“春秋五霸”之一的越国文化遗存,支撑“瓷器之国”的越窑青瓷、龙泉窑青瓷,装点“东南佛国”的五代两宋的佛教文物,以及南宋时期的金银货币,汉代会稽镜,宋代湖州镜,古代漆木器等,不仅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而且还具有颇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5、龙泉窑有:细花水中丞,笔洗有双鱼洗、菊花瓣洗、钵盂洗、百折洗。
6、清代,龙泉窑产品胎质粗糙,釉色泛黄或泛灰。
7、宋、元龙泉窑盛烧青釉双鱼洗。
8、五这些文物以瓷器为主,包括福建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窑系及龙泉窑系的高质量精品,绝大多数文物完好无损。
9、五月初五端午节,果真不出所料,倭寇大模大样沿山向仙居进犯,队伍长达20里。五管瓶俗称五端壶,属冥器,为龙泉窑典型器,常与盘口长颈瓶组成随葬品组合。
10、龙泉窑经历了开创、发展、鼎盛、衰落四个阶段,此文从这四个发展阶段来分析不同时期的瓷器装饰纹样的演变。
11、不过,这些都是为人作嫁的事,谈到翟健民的收藏,他说是“卖花姑娘插竹叶”,目前只有龙泉窑的收藏是较有系统。
12、瓷樽始于宋,汝窑、定窑、龙泉窑均有烧造,是陈设用品。
13、九件、南宋广窑五件、金宿州窑三件、元临川窑二件、元枢府窑五件、元景德镇窑一件、元钧窑天青窑二件、元龙泉窑二件、明钧窑三件、明景德镇窑十一件、明处州窑一件、明德化窑五件、明洪武窑二件、明永乐窑九件、明宣德窑二十七件、明厂官窑八件、明成化窑二十九件、明弘治窑二件、明正德窑九件、明嘉靖窑五件、明隆庆窑一件、明万历窑二件以及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的大量瓷器。
14、特别是由于地层中出土了多件纪年器物,可以明确地确定明代初年的地层,其中出土的大量器物从器类、器形、和装饰等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对明代龙泉窑的认识。
15、北宋龙泉窑五管瓶釉色淡青,胎色灰白。
16、宋代《袖中锦》中记载,高丽瓷出自南道,康津郡、沙堂里、全罗北道、柳川里等地为李氏王朝的窑址,出产的瓷器的样式、釉面与龙泉窑、耀州窑等相似。
17、估价近千万的北宋龙泉窑琮式瓶、数百万的荷花温酒壶等瓷器,以及明代羊脂白玉合环手镯为代表的珍贵藏品。
18、玉樽主要制作于两汉时期,后世则以瓷樽为主,宋代的汝窑、定窑、龙泉窑均有烧造,宋代以后樽逐渐为酒注、酒壶所代替,退出了实
19、此器纹饰精细生动,釉色莹澈明洁,清新雅致,是传世明代龙泉窑瓷器的珍品。
20、龙泉窑窑场所剩无几,产品胎质粗糙,釉色青中泛黄。
21、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以龙泉窑制品较多,一般为五管。
22、弟窑的产品胎骨厚实,釉层饱满丰润,釉色青碧柔和,有如翠玉,代表龙泉窑正色。
23、梅子青是南宋龙泉窑创制的杰出青釉品种。
24、五马纹在历代龙泉窑器物中可说是绝无仅有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纹饰呢?只要对照景德镇官窑器就清楚了。
25、到了公元1636年~1911年(清朝),龙泉窑窑场所剩无几,产品胎质粗糙,釉色青中泛黄。
26、宋代南方民窑也有四大体系,第一是饶州窑,世称景德镇窑;第二是龙泉窑,青瓷;第三是建阳窑,就是建窑,以黑盏著称;第四是吉州窑,跟北方磁州窑有点儿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