瞽宗造句,瞽宗拼音,瞽宗什么意思
瞽宗:gǔzō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殷学校名。后借指最高学府。《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於瞽宗。”《礼记·明堂位》:“瞽宗,殷学也;頖宫,周学也。”《陈书·沉不害传》:“成均自斯坠业,瞽宗於是不脩。”清赵翼《读王予中先生<白田存稿>敬书于后》诗:“生膺蒲轮徵,殁入瞽宗祀。”章炳麟《检论·争教》:“且夫辽氏以降,其在边皆习彀骑,以武怒击杀为故,而不事文教,其卒犹北面於瞽宗之序。”★ 瞽宗原为商代之国学,后为周天子五学之一。据〔礼记·明堂位〕载:「瞽宗,殷学也。」郑玄注曰:「乐师瞽蒙之所宗。」又同书〔文王世子〕载:「春诵、夏弦,大帅诏之。瞽宗秋学礼,执礼者诏之;礼在瞽宗。」郑玄注曰:「瞽宗,殷学名。」另〔周礼·春官宗伯〕载:「凡有道有德者,使教于国学,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由此可知,瞽宗兼俱教学及祭祀之功能,此点反映古代教育含有尊重有成就者的意味。--作者:周愚文
1、唐李彦芳《乐德教胄子赋》:“入于国学,习者由是知归;祭于瞽宗,享者于焉报本。
2、《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於瞽宗。
3、瞽宗、辟雍、泮宫、柱下,固册府礼乐之渊渚,师友讲习之林囿也。
4、瞽宗殷代乐人的宗庙和学校。
5、孙诒让《周礼正义》谓:周大学之名,见此经(《周礼》)者唯成均,见于《礼记》者由又有辟雍、上庠、东序(又称东胶)、瞽宗,共五学,此外又有小学,后世唐高宗曾改国学为成均监。
6、是时,代何栗主持开封府务的徐秉哲,应金人要求,亦极力搜刮供应。”清龚自珍《臣里》:“臣窥之,食不忘瞽宗之牲,坐不忘栗主之祝。
7、中间为“辟雍”,环之以水,水南曰“成均”,水西曰“瞽宗”。
8、根据《礼记》通典》等书记载,夏朝已有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殷商和西周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学校的设立。
9、沧海乖隔,生斯土者,不获闻周孔之教,择邦之贤者为师而崇祀之,亦周礼祭于瞽宗之义欤!
10、西周设在王城的大学,分辟雍、上庠、东序、瞽宗、与成均五学。
11、以事久论定,允州人请,檄祀公(袁枢)於瞽宗。
12、《陈书?沉不害传》:“成均自斯坠业,瞽宗於是不?。
13、商代生产力日益发展,文化日趋进步,科学日渐发达,因之学校又有增加,称为“学”与“瞽宗”。
14、30年后的今天,让我们回顾一下水库建设的历程,以寄木本水源之思。》卷八:“菜瓜祭饮食之人,芹藻释瞽宗之奠,乃木本水源之意也。
15、明堂位》:“米廪,有虞氏之庠也;序,夏后氏之序也;瞽宗,殷学也;?宫,周学也。
16、康熙丁丑,州人士请祀公於瞽宗。
17、闽之闻儒往哲,若罗豫章、李延平,宜侑祭于瞽宗者,并次第而疏请之。
18、《同年吴侍御杰疏请唐陆宣公从祀瞽宗献侑神之乐歌》:“圣源既远,其流反反。”清赵翼《读王予中先生<白田存稿>敬书于后》诗:“生膺蒲轮徵,殁入瞽宗祀。
19、在周有东胶,而周朝又曾设五大学:东为东序,西为瞽宗,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中为辟雍。
20、清田兰芳《明河南参政石□袁公(袁可立子袁枢)墓志铭》:“先是,丁丑暮春,河南巡抚都御史李公(李国亮)以事久论定,允州人请,檄祀公(袁枢)於瞽宗。
21、先是,丁丑暮春,河南巡抚都御史李公以事久论定,允州人请,檄祀公於瞽宗。
22、清龚自珍《臣里》:“臣窥之,食不忘瞽宗之牲,坐不忘栗主之祝。
23、据史籍记载,商以前,就有成均、瞽宗等进行音乐教育的场所。
24、他说,“曰圣之时,以有用为主”,“求政事在斯,求言语在斯,求文学之美,岂不在斯”(《同年生吴侍御杰疏请唐陆宣公从祀瞽宗……》)。
25、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积累,并形成了成熟的文字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始出现新的学校形式“瞽宗”。
26、《礼记?文王世子》:“瞽宗秋学礼,执礼者诏之。
27、大学又有“辟雍”、“东序”、“成均”、“上庠”、“瞽宗”五院。
28、章炳麟《检论?争教》:“且夫辽氏以降,其在边皆习彀骑,以武怒击杀为故,而不事文教,其卒犹北面於瞽宗之序。
29、至于夏商周,大学在夏为东序,在殷为右学,在周有东胶,而周朝又曾设五大学:东为东序,西为瞽宗,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中为辟雍。
30、他的《春秋学》研究自出新意解经,颇多自得之处。《礼记?文王世子》:“瞽宗秋学礼,执礼者诏之。
31、瞽宗是殷商时期出现的,是中国最早的音乐教育机构。
32、又有辟雍、上庠,东序(亦名东胶)、瞽宗,与成均为五学,均为大学。
33、《同年生吴侍御杰疏请唐陆宣公从祀瞽宗献侑神之乐歌》:“炎炎陆公,三代之才。
34、卷八:“菜瓜祭饮食之人,芹藻释瞽宗之奠,乃木本水源之意也。
35、成均自斯坠业,瞽宗于是不修,裒成之祠弗陈稞享,释菜之礼无称俎豆,颂声寂寞,遂逾一纪。
36、《礼记?明堂位》:“瞽宗,殷学也;?宫,周学也。
37、清魏源《默觚上?治篇九》:“瞽宗、辟雍、泮宫、柱下,固册府礼乐之渊渚,师友讲习之林囿也。
38、学”以明人伦为主,“瞽宗”以习乐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