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析造句,荡析拼音,荡析什么意思

荡析:dàng xī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动荡离散。《书·盘庚下》:“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五:“ 晋 氏不纲,关河荡析。”《新唐书·朱敬则传》:“时赋歛繁重,民多荡析。” 李大钊 《大哀篇》:“天灾乘之,人祸临之,荡析离居,转死沟洫。”2. 引申为消灭;毁灭。 唐 杜甫 《北征》诗:“姦臣竟葅醢,同恶随荡析。”★离散。《书经.盘庚下》:「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

1、《大哀篇》:“刀兵水火,天灾乘之,人祸临之,荡析离居,转死沟洫,尸骸暴露,饿殍横野。

2、该志凡例云:“前志重修于乾隆十九年,板多漫德,咸丰三年复毁于贼,溯自重修以来,迄今百二十年,屡遭河决军兴,公私记载,荡析无遗,兹谨博采旁搜,有从省志府中补入者,“有就地方采访增入者”,希望能为后人提供一个考证补救的机会。

3、惟是浙江东接海门,胥涛澎湃,稍越故道,则冲啮堤岸,荡析民居,前后不知其几。道光初,滹沱连岁?溢,闾里荡析,负凤翔债者二千馀缗,悉焚其券,复散钱济贫者。

4、之后,经过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蒙古族必里海的后人??都姓人,与汉人融为一体,族繁丁众,荡析离居。

5、《番禺县续志》载《鼎建无著庵碑记》称∶「..时值丧乱之馀,乡闾荡析仳离,穷嫠苦节,弱息无归,今再从而招之,出家在家弟子恒数百人」。

6、《中国史稿》曰:“荡析离居,罔有定极。

7、……唐世贵臣皆有庙,及五代荡析……庙制遂绝。

8、宋叶适《同安县学朱先生祠堂记》:“昔孔子既修述尧舜三代纪法垂后世,而黄、老、申、韩之流亦各自为书,学者荡析畔离,苟私所受,未有博深详考,务合本统也。

9、诏曰:「乃者边吏弗戒,致有襄难,将士频岁暴露,边民荡析离居,PN伤朕心。

10、招集散亡,得三万余,入中山界屯驻,而遣沈思忠招集西京荡析百姓,得万余人,皆愿徙河南。

11、王昶《征缅日略》也说:“其土司、头目、夷人,千百为群,皆荡析离居,或随军营,或依附相率土司栖止。

12、1 93 5年,黄河、长江泛滥,人民荡析离居,灾民达数千万人。

13、’意者,当时南北扰扰,国家荡析,磨盾鞍马间,有经营之志,百未一遂,此诗若有深契于心者,故书以自况。

14、州濒滹沱河,河决徙道,荡析民居。

15、忆昨狼狈初(74),事与古先别:奸臣竟?醢(75),同恶随荡析(76)。

16、时调民辇送趋环、庆,己再运,民皆荡析产业,转运使复督后运,民数千人入州署号诉。

17、幽州始扰,胡、汉交萃,荡析离居,靡所依怀。

18、伏惟陛下因万人之荡析,乘六合之?张⑹,去扶风万有一危之近邦,就金陵太山必安之成策。

19、清?谈迁《北游录?拟苏武报武帝书》:“一旦荡析,臣身影相依,食不得饱,寐不得安。

20、清朝皇帝为了扑灭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烈火,征召全国军兵,大动干戈,致使家人荡析离居的罪行。

21、惟是浙江东接海门,胥涛澎湃,稍越故道,则冲啮堤岸,荡析居民,前后不知其几。

22、李大钊《大哀篇》:“天灾乘之,人祸临之,荡析离居,转死沟洫。

23、连城《新泉张氏族谱》卷首说得明白:“亲疏派别得谱则溯其源,上下分支得谱则穷其本,即荡析代变,而皆有所考焉。

24、释义荡析:离散。

25、《晋书?吕光载记》对吕光评论如下:自晋室不纲,中原荡析,苻氏乘衅,窃号神州。

26、珙奏:「襄、蜀荡析,士无所归,蜀士聚于公安,襄士聚于郢渚。

27、因为汤明的后裔在当时居无定所,四处游荡,而且为了躲避祸灾,多藏于草荡、沙荡、海荡、湖荡之中,被时人蔑称为“荡民”,因而史称曰:“荡析离居,罔有定极。

28、示例清?段玉裁《六书音韵表》一:“韵书如陆法言虽以声为经,而同部者荡析离居矣。

29、《晋书?吕光载记》对其评论如下:自晋室不纲,中原荡析,苻氏乘衅,窃号神州。

30、县经杨么荡析,?披荆棘,立县治,发廪粟,振困乏,专以抚摩为急。

31、凶荒,乾坤否塞,兵革未戢,人民荡析。

32、方郑锦屡入寇,徙滨海居民入内地,俾绝接济、避侵掠,下令越界者罪至死,民多荡析。

33、咸丰初,岁大饥”,“乡民荡析,朝赓恻然,捐米数万石,全活无算”,“海山仙馆潘氏稍译刻西人算学、制器诸籍,朝赓与一西人友,益广加搜讨,昕夕研摩,有汽船、水雷之制”。

34、南朝齐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五:“晋氏不纲,关河荡析。

35、御府所储,靖康荡析之余,尽归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