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流造句,漱流拼音,漱流什么意思
漱流:sòuliú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亦作“潄流”。谓以流水漱口。形容隐居生活。《三国志·蜀志·彭羕传》:“伏见处士緜竹秦宓,膺山甫之德,履雋生之直,枕石漱流,吟咏緼袍,偃息於仁义之途,恬惔於浩然之域。”晋陆云《逸民赋》:“杖短策而遂往兮,乃枕石而漱流。”唐李山甫《山下残夏偶作》诗:“自许红尘外,云溪好漱流。”明陆采《明珠记·访侠》:“争如老夫枕石潄流,快活在山中度日。”
1、【示例】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启》:“遂使漱流逸客,望骥足以云蒸;栖泌遗才,款龙门而雾会。
2、然而,枕石漱流终究只是一份希望,它不能阻止文革风暴的靠近,更无力庇护枕流公寓的居民。
3、孙子荆年轻时不想当官,准备过隐居生活,他告诉王武子“当漱石枕流”,实际上应该说“漱流枕石”。
4、故事孙子荆年轻时不想当官,准备过隐居生活,他告诉王武子“当漱石枕流”,实际上应该说“漱流枕石”。
5、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
6、辖青峪、蜜蜂涧等8个行政村,古井石屋,老桥流水、枕石漱流,野趣无限。
7、志乐漱流,心轻食禄。
8、《新世说》收录了作家陆春祥近年来发表于各大报纸、专栏的多篇杂文,以世说为形,机智为意,将世相百态尽收布衣之中,散珠成串,从“枕石漱流”的常态跳离,成就了“枕流漱石”的意象。
9、枕石漱流”之典。
10、《新世说》收录了作家陆春祥近年来发表于各大报纸、专栏的多篇杂文,以世说为形,机智为意,将世相百态尽收布衣之中,散珠成串,从“枕石漱流”的常态跳离,成就了“枕流漱石”的意象。建造的别墅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且统一,依山就势展开,高低错落有致,或对山相望,或隔溪而居;或左右为邻,或上下而立;有的耸立在山峦峰顶,可极目远眺,观日出日落,四时变化;有的坐落于溪边泉畔,可枕流漱石,看水涨水消,鸣泉飞瀑;有的则掩映在修竹花木丛中,可品竹赏花,听鸟歌蝉唱,竹浪声声。
11、庄子就是非常羡慕濠水中的?鱼之乐;曹孟德也是把“枕石漱流饮泉”(《秋胡行?晨上散关山》)看作是神仙生活。
12、又如:漱石(冲刷岩石);漱石枕流(枕石漱流。
13、漱流清意府,隐几避嚣氛。
14、野客漱流时,杯粘落花片。
15、《抱朴子?嘉遁》:“漱流霞之澄液,茹八石之精英。
16、书院占地亩余,因其地势高且景色秀丽,取名“望月楼”、“紫霞阁”,周围石刻较多,如松关、天然碑、枕石漱流、曲水流觞、谈经地等。
17、《三国志?蜀志?彭?传》:“?秦宓?枕石漱流,吟咏?袍,偃息於仁义之途,恬?於浩然之域,高概节行,守贞不亏;虽古人潜遁,蔑以加旃。
18、年轻的时候想要隐居,和王武子(卫?之舅,骠骑将军,有雅容)说话,原本应说“枕石漱流”,口误说成了“漱石枕流”。
19、,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
20、谷底枕石漱流,清音潺潺,谷中泉水清冽甘甜,时而怒泻如抛珠碎玉,时而夺地涌突,如沸如扬。
21、古人读书生倦,枕石而卧,泉声如琴音催眠。》孙子荆归隐山林,欲枕石漱流,作狂狷态。
22、年轻时打算隐居,对王济说,当“枕石漱流”,但说时误为“漱石枕流”。
23、在石枕之旁岩隙中有一弘清泉流出,人睡在光滑的石床上,在三九炎夏凉快舒适,实为一大享受,对这一美景,据说,在竺阳洞竣工之日,虞国奇宴请宾朋庆贺,欲题“枕石漱流”四字命名,结果错写成“漱石枕流”,在众人面前,他碍于面子,将错就错自圆其说道:“枕头有水能净耳,石旁有水可洁容。
24、念君怀,未若解兰舟,再归去、漱流枕石。
25、有了这个小寺院,这才使那罗延结束了多年来餐风露宿、枕石漱流的生活。
26、《晋书?儒林传论》:“文博之漱流枕石,铲迹销声……通儒之高尚者也。
27、示例南朝?宋?谢灵运《游名山志》:“俗议多云,欢足本在华堂,枕岩漱流者乏于大志,故保其枯槁。
28、」楚少时欲隐居,谓济曰:「当欲枕石漱流。
29、文中记述了康泰真原籍为利州花务村人(利州辽金元三代沿用的建置,故址在大城子镇内,元代花务村即今洞上村),世代农桑耕种于长寿山,于金代明昌元年(公元1190年)26那年,遇至人口传道密,遂弃家入道,身披叶衣,枕石漱流,潜心修炼于长寿山洞穴之中,得道后,演道60余载,所语录验,寒暑不能侵身,并传道说法。
30、晋代有个叫孙楚的人,年轻时看不惯世俗的凡庸无聊,欲隐退山水之间,就打了个比方对他的好朋友王济说自己将“枕石漱流”,但在表达时误说成“漱石枕流”。
31、爱著《煮泉小品》,与漱流枕石者商焉。
32、一如当初枕石漱流的设想,各界名流纷纷在此隐居。
33、「枕流」二字出自於《世说新语》,取「枕石漱流」的含义。
34、孙子荆归隐山林,欲枕石漱流,作狂狷态。
35、竺阳洞三面环山,洞坐东朝西,洞门顶端岩壁上有明万历知县周士英、竺阳洞主虞国奇所书“云山石室”、“漱石枕流”、及清乾隆年间鹤州虞恩绶所书“云飞”、“禅岩”等石刻。在石枕之旁岩隙中有一弘清泉流出,人睡在光滑的石床上,在三九炎夏凉快舒适,实为一大享受,对这一美景,据说,在竺阳洞竣工之日,虞国奇宴请宾朋庆贺,欲题“枕石漱流”四字命名,结果错写成“漱石枕流”,在众人面前,他碍于面子,将错就错自圆其说道:“枕头有水能净耳,石旁有水可洁容。
36、也许是希望人生活於此能暂避喧嚣,过上枕石漱流般的生活。
37、古井石屋,老桥流水、枕石漱流,野趣无限,樱桃万树、红杏千株,可享受独有的农家风情。
38、书院南溪边石上,刻有“谈经地”、“枕石漱流”、“曲水流觞”等字,东下为松关,石上镌有“重游旧地”、“八仙台”、“松关”、“仙境”等字。
39、我偶尔会来到松树下,头枕石头睡觉。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
40、清漱流觞”,在层山卓锡泉下,元县令宣差越烈宴于此,建亭,石“清漱流觞”。
41、书院占地亩余,因处地高且景色秀丽,取名“望月楼”、“紫霞阁”,周围石刻较多,如松关、天然碑、枕石漱流、曲水流觞、谈经地等。
42、出处南朝?宋?谢灵运《游名山志》:“俗议多云,欢足本在华堂,枕岩漱流者乏于大志,故保其枯槁。
43、伏见处士绵竹秦宓,膺山甫之德,履隽生之直,枕石漱流,吟咏?袍,偃息於仁义之途,恬?於浩然之域,高概节行,守真不亏,虽古人潜遁,蔑以加旃。
44、收录了作家陆春祥近年来发表于各大报纸、专栏的多篇杂文,以世说为形,机智为意,将世相百态尽收布衣之中,散珠成串,从“枕石漱流”的常态跳离,成就了“枕流漱石”的意象。
45、谷底枕石漱流,清音曝愿。
46、漱流枕石心无语,听月煮书影自横。
47、石阡居民古往今来,无愆寒昌,不分日夜,攘往熙来,枕石漱流,络绎不绝,浴于温泉,流连忘返,归去无意。由于谷低,枕石漱流,清音潺潺,加之苍崖夹谷清泉长流,谷中常云蒸霞蔚,山色空蒙,时有紫气苒苒,神秘莫测。
48、而深山清寂,皓月空明,枕石漱流,卧醒花影,除林和靖、李岣嵝之外,亦不见有多人矣。
49、参见“枕石漱流”。
50、枕石漱流最终失去了意义。
51、彭?:伏见处士绵竹秦宓,膺山甫之德,履隽生之直,枕石漱流,吟咏?袍,偃息於仁义之途,恬?於浩然之域,高概节行,守真不亏,虽古人潜遁,蔑以加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