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伏的意思
若伏的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同本义伏,司也,《说文》伏瘗亦如之,伏天,伏日,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止的一段时间,分为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伏是五行学家对季节的说法,本来四季春、夏、秋、冬为木、火、金、水。木生火而火克金。
伏(拼音:fú),汉语汉字,会意,从人,从犬。
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同本义伏,司也,《说文》伏瘗亦如之;伏天;伏日,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止的一段时间,分为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
1、英语释义
bend over;hot seasons ;subide ;pronate;
2、详细解释:
(1)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
(2)伏,司也。——《说文》伏瘗亦如之。
(3)伏尸,倒在地上的尸体。
(4)身体前倾靠在物体上。
(5)伏轼(乘车。也作扶轼。轼:车厢前面的横木扶手)。
(6)潜藏;埋伏 [ambush]伏,藏也。——《广雅》
3、季节说法:
伏天;伏日。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止的一段时间,分为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
伏是五行学家对季节的说法:本来四季春、夏、秋、冬为木、火、金、水。木生火而火克金。有火相克,秋天就不敢出来。就要潜伏。五行学家就把这段时间称为伏,也叫长夏,五行中为土。加入长夏后一年就是五季。这样木、火、土、金、水,都是相生关系。因为秋天属庚辛金所以从庚日算起。又因为最热的时间是夏至后20到30天开始,所以入伏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再因为庚日到夏至的时日相差比较大,于是有40天伏和30天伏之分。一般立秋后还有一伏是基本规律。
4、可组词语:
伏安fú ān;电气测量的一种单位,等于一伏特和一安培的乘积,在直流电中作为功率的量度。
伏案fú àn; 趴在桌子上。
伏笔fúbǐ;文章或文艺作品。
伏兵fúbīng;战前潜伏的军队。
若的解释
[ruò ] 1.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
2.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
3.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
4.约计:~干(gān )。~许。
5.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顺从:曾孙是~。
7.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
8.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9.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
[rě ] 〔般若〕见般3。
(责任编辑:徐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