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回家过大年
刘小兵
回家过年是中国人心中最深情的故乡情结。特别是有些人觉得,新年的味道在今天越来越淡,重新找回这种情结,尤其是童年对春节的独特记忆,可以称之为挥之不去的温暖之心。
我记得七岁时,我和父母从北方搬回南方。春节快到了,父母决定回老家过年。在新的一年里,乘火车回家是非常紧张的。许多人经常因为买不到票而无法与家人团聚。幸运的是,那一年没有足够的绿色汽车,所以铁路部门专门开了一些油罐车以满足紧急需求。我记得在农历新年的第28天,我们一家人和拥挤的人群登上了油罐车。我一上公共汽车就惊呆了。里面没有座位,也没有窗户。门上有一条小缝,被一块厚布帘挡住了。一眼望去,整个车厢都坐满了等待回家过年的男女乘客。我们盘腿坐在草席上,热情地互相问候,谈论新年的气氛。在人群中,我们一家人终于在人群中找到了一块草席,坐了下来。
农历十二月的寒风像刀一样从帘子外面吹来,位置很紧。尽管这让我不寒而栗,但当我想起千里之外的亲人和热气腾腾的团圆饭时,我对新年的期待早已将寒冷的新风抛在脑后。虽然全程非常不方便,但没有餐车,更不用说热水供应了。如果你想去洗手间,你只能去车厢角落里一个被竹板环绕的小房间。但车厢里仍然回荡着人们的笑声。随着离家越来越近,我回家过年时感到越来越高兴。
下火车时,我跟着父母,拎起沉重的行李,挤进拥挤的公共汽车,环顾四周,但找不到座位,所以我不得不叹口气,自始至终站着。一个小时后,我终于到家了。背着大大小小的袋子,我一下车,就看到奶奶早早地在路边等着。我松了一口气。
洗完手和面条后,奶奶叫我们坐在主房间里。在一张八仙桌旁,一个铁钩从屋顶伸出来。铁钩上有一只大锅,里面有炖肉,有诱人的肉味。奶奶给我带来了一些菜,里面装满了家庭小吃、花生、干红薯、炸豆腐和肉丸。我已经饿了,而且我不礼貌。我马上就吃了。
除夕下午,邻居们纷纷燃放鞭炮。我不愿意被超越。我从祖母家里拿出准备好的鞭炮,悄悄地放在外面。在蓝白色的烟雾消散之前,我匆忙点燃了鞭炮。随着“噼啪”的一声,我们家的新年晚会开始了!我们自由自在地坐在一起,老年时喝着烧酒(热米酒),在妇女的家里或孩子们喝着甜酒。成年人吃蔬菜,谈论一年中的变化。从收获庄稼到购买家居用品,从世界形势的变化到人际关系的支出,从国家宏观政策到儿童教育,从冷暖天气到身体健康。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充满了喜悦、情感、愿景和更多的期待。当孩子们吃饱喝足的时候,他们总是想着玩耍、射击、游戏和游戏。节日总是那么轻松。转眼间,天就黑了。
除夕夜,筲箕坪镇非常热闹。新年电影《喜迎门》已经上映了。尽管户外寒风刺骨,但村民们看电影的兴趣丝毫没有降低。每个人都被炉子包围着,在炉火上烤着,饶有兴趣地在屏幕上谈论着人生故事。笑声常常穿透沉重的夜晚,飘向远方。当电影结束时,我仍然觉得我还有更多的意义,我守护着炉子,与他的家人到处闲聊,有时和他的同伴在露台外奔跑,燃放鞭炮,在欢乐祥和中度过一个看生面的春节。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节回家难的困境早已成为历史。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现代交通工具快速到达目的地,每家每户都有大量的新年用品。人们过着团圆的一年和幸福的一年。他们相聚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感受时代的发展进步。那种温暖比蜂蜜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