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腊月货郎
于平
农历十二月的记忆伴随着小贩的鼓声。小贩鼓是农村小贩用来吸引顾客的小手鼓。它有一个把手,一把小锤子用红线系在鼓的两侧。小贩鼓的形状像响尾鼓,但比响尾鼓大。小贩在街上走来走去,摇着小贩的鼓。鼓声很响。那是我童年最美的旋律。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农村物资短缺。大的东西必须在十英里以外的市场上购买,小的东西通常从推销员手中购买。推销员们用一根扁担、一个鼓和两个竹篮挑选世界。他们走了四个乡八个村,在普通的小巷里穿梭多年,日晒雨淋,不遗余力地谋生。虽然小贩经营“扁担”,但“货物”相当丰富。商品包括发夹、头饰、围巾、手套、手帕、帽子、袜子、针线、橡皮筋、玻璃球、糖豆、火柴、铅笔擦、鱼钩和鱼线、奶嘴、人丹丸、蛤蜊油、雪糕、钥匙链等,应有尽有。
12月,销售人员来的频率最高。首先,在新的一年里,每个人都很忙,购物需求很大,销售人员的生意也更好。第二,通常人们都很吝啬。经过一年的努力,他们手中也有一些钱。12月,人们比平常慷慨得多。第三,人们在新年期间杀猪、鸡和鹅。会有一些猪毛、鸡毛和鹅毛,清洁也会清理出更多的废品,易货生意会很好。
在农历十二月份,家乡下起了雪花,推销员们都来踩雪了。每当我听到推销员的鼓声,乡下的大姑娘、小媳妇、叔叔阿姨、老妇人和孩子们就会从四面八方围过来。孩子们会拿出他们通常存起来的零用钱,叫嚷着要买这个或那个。大多数女孩买头绳、发夹和橡皮筋,而男孩买玻璃球、羽毛球、漫画、乒乓球和鞭炮。他们家乡的推销员可以以物易物。小媳妇会把积攒下来的废品,如破雨鞋、破布、废橡胶、空酒瓶和破茶壶,换成针头、线、纽扣和蜡烛等日用品。叔叔和婶婶将用鸡蛋和鸭蛋交换急需的新年商品,如红糖、花生、瓜子和菜籽油。她还将穿上灯芯绒绒布为家人做新年服装。
据我记忆所及,每年12月,一个名叫黄叔叔的人来到我们村里卖东西。他又黑又壮,村里的每个人都很了解他。对我来说,最令人垂涎的是黄叔叔篮子里的麦芽糖。我一看到他下乡,就飞回家,从床下拿出我积累了一年的牙膏皮、塑料瓶和其他废物,与他交换麦芽糖。黄大叔先评估了一下我的东西,然后拿出刀,比较了一下可以交换的糖块的大小。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达成了协议。黄大叔用小锤子敲了几下刀,一块麦芽糖从糖蛋糕中分离出来。我想食言。他说他给的糖太少了。黄大叔很无奈。他嘴里说“小男孩”,但他又给我倒了一块。
过去在我的脑海里依然清晰。小时候,每年12月,我都沉浸在小贩鼓声的诱惑中。几十年后,乡村里再也听不到微弱的小贩鼓声,背着包袱的小贩离我们越来越远。现在,在农历十二月,我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超市销售新年商品,但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找不到在售货员面前购物的满足感和乐趣。我不能忘记的是农历十二月份推销员的长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