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残体是什么意思 脑残体是什么梗

  暂且先不评价“脑残体”的好坏,仅仅凭着一股猎奇的心里,相信许多朋友在见到这种字体以后,都会不约而同地产生疑虑——字究竟是怎么打出来的?也行,为了个性去追随新潮,最终得到的却根本不是个性。

  脑残体的含义:又称为“火星文”,概念很难定义,虽然它活跃在网络上,但很难说这是一种网络语言,因为脑残体与自创词汇无关,仅仅是对汉字的一种扭曲的书写形式。
 

  常见的“脑残体”用词来源

  一、缩写:汉语拼音或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如MM(妹妹)、BS(鄙视)、PF(佩服)、RPWT(人品问题,形容运气不好,典故可能是做坏事遭报应之类的,但已无贬义)等。

  二、谐音:利用数字、字母或词汇的谐音简化文字、方便输入,起源于学生们常玩的文字游戏

  三、智能ABC语:用拼音输入法打词库中没有的词汇,又懒得选字,最后以同音字代替原来的意思。

  四、方言:在网络上传播和流行的一些方言。例如偶(我)、稀饭(喜欢)、酱紫(这样子)、美眉(妹妹)、表(不要)、虾米(什么)等多出自台湾配音的动画和电视剧。

  五、外来语:如御宅(整天窝在家里、社交能力低下的动漫游戏爱好者)、萝莉(幼女,小说LOLITA主角的音译简称)、萌(可爱)、kuso(自台湾流行,原意是日语的屎,现指恶搞)等。

  六、专业术语:计算机、信息科技、游戏等领域内部的术语,有些流传出来成为标准的网络语言词汇,多为外来语,常常以缩写形式出现。

  七、强者语:出自香港打斗漫画,这种漫画的特点是全彩色、恶搞的剧情、角色无论男女一律肌肉发达身材彪悍、以能量和怒气对打、伴随着港味十足的脏话对白和满篇感叹号。

  八、流行语:带有典故的流行语,有些带有含蓄的讽刺。例如火星、马甲、有才、和谐等。

  九、表情语:早期见于日本文字媒体的采访报道为了使记录更准确、更生动,经常加入(笑)这样的注释,说明讲到这里某人笑了。

  十、颜文字:日语,指用标点符号和字母组成像人物表情的图案,后来发展到用符号描绘多行的大型图案。此外,中文里也有“囧”这样的颜文字。

  脑残体原来也自有用途

  脑残体在大众看来是一种不成熟的个性张扬,但在使用者看来,这除了让自己的文字看起来更炫之外,其实还有一个用途——可以密封消息,防止被不应该看的人群明白其中的意义,如家长,长辈,30或40岁以上的网民,以及防止网络骚扰。“说白了,那相当于一个牌子'闲人免入'”。一使用者如是说。尤其是在一些公共空间,可以人群隔离,避免消息外传造成不必要的骚扰。

  对于脑残体的出现,网友们的反应截然不同,大多数人都认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这种将这种汉字娱乐化的行为坚决抵制,甚至有网友说,“中国文化他们了解多少就开始自以为是地创造,自己感觉挺牛的,其实就是无聊的产物,跟时尚根本就不沾边!”。

  当然,网友支持的声音也是一直不绝于耳的,有网友说,“其实没必要把这件事说的这么严重!这只是一种字嘛,而且我对于脑残体、火星文这东西并不是很反感,在别人的QQ个性签名里看到这些语言也觉得挺有意思的,顶多也就认为是繁体字的异化”。但无论怎样,存在的就是存在了,网络的大众化特征也许就体现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