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鸡血是什么意思 打鸡血是什么梗

  形容人兴奋时常常会说某人像“打了鸡血”,这一说法有什么来源吗?打鸡血真的能让人兴奋吗?

  打鸡血的意思:网络流行语,在一些网络博客中被形容为“疯狂”、“痴迷”等歌迷、影迷、书迷的追星行为;也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特别兴奋,具有调侃的意味。打鸡血在文革年代曾是疯狂蔓延的一种“保健疗法”。

  打鸡血的来源

  鸡血疗法流行于1967年的一种保健术。前后历时大约10个月左右。各地流行(从大都市到穷乡僻壤)的起讫和流行的具体时间、长度略有不同。方法是抽取小公鸡(也有说4斤以上重的纯种白色“来航鸡”最好)的鸡血几十到100毫升,注射进人体,每周一次。

  打鸡血的肇始

  1903年生于安徽南陵的俞昌时,有一份红彤彤的革命简历。19岁时,在上海医科大学读书的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年半后转为中共党员。“五卅运动”期间,他活跃在上海总工会。1926年底,回南陵创立中共南陵特支并担任书记,在南(陵)芜(湖)一带领导农民运动,还曾在武昌被捕入狱。

  据俞昌时自述,1952年11月,在江西南平搞卫生工作的他,偶然从鸡肛门量了量鸡的体温,竟在42℃以上,又测了好多只,平均都在43℃左右。他判断,鸡的“常温如此之高,当然是其神经中枢的调节作用,和血液的发热机能特别高的原故”。在中医传统文献里,有很多内服或涂敷鸡血以治病的记载。俞冒出一个大胆的猜想:如果把鸡血注射进人体呢?“于是,我就大胆地再打了几次,又打到别人身上。”俞的试验对象,包括自己经常腹痛的15岁的女儿,一个大腿发炎的农民,一个患阴道癌的妇女,“都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很好的疗效”。

  静安区卫生局调查证实,俞的确用“鸡血疗法”治过203例,“由病人口述所得的资料分析:对月经过多、胃溃疡、偏头痛等主觉症状有改善者达65%”,但同时也指出,“其中有36%发生高热、寻麻疹、淋巴结肿大等反应”。据此,卫生局认为需要进一步实践,经过时任区委书记李梅生同意,组成包括俞在内的研究小组,设置实验室。

  后来风卷中国的“鸡血疗法”,便肇始于此时。被纳入研究小组的俞昌时激情满怀,准备大干一场。

  禁止与质疑

  1965年6月12日,上海市卫生局召开了专家座谈会,坚持认为:鲜鸡血是有异性蛋白过敏性血清反应存在,不安全,“目前虽未发生死亡事故,但如继续应用下去,意外事故势所难免,特别鲜鸡血治疗对象均为慢性病,该病本身无多大危险性,而治疗却冒着危险更值得考虑。”半月后,卫生局写了《关于鸡血疗法的情况和处理意见的报告》呈送卫生部,称将限令俞立即停止私自给病人注射鲜鸡血试验的行为。

  正确对待打鸡血

  据考,鸡血注射在皮下肌肉(而非静脉注射)里,一些人有进补后的感觉,浑身燥热,脸色红润。在医学、医药条件相对低下的当时,可能具有某种类似替代性作用。但它的疗效和适用范围,显然被极端夸大了。

  从保健角度来说,鸡血是可以食用的,家鸡血性味咸平,能益血补虚,活血。贫血、月经不调、支气管炎,哮喘等情况,可以服用一定量的鸡血。此外,鸡血制成的血豆腐,也是补血佳品之一。在医学条件较为落后的年代,民间常有孩子在患了哮喘时,大人会用鸡血蘸着馒头给孩子吃。也有人用人血制作馒头,那是封建迷信、不懂医术的方法,不可取。

  如果鸡血真的有这么大的疗效,当年的板蓝根就不会如此的抢手,身体出现问题一定要选择科学的方法治疗,不要轻信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民间偏方,珍爱生命从相信科学开始。想了解更多有趣的资讯,欢迎来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