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剧是什么意思
偶像剧是什么意思
偶像剧是指为迎合人们内心需求,运用紧凑、浪漫的故事情节;帅气美丽的男女主角为主体进行艺术表演的一种形式。偶像剧从属于电视剧的范畴,主要受众为青少年,和心理年龄较小的观众。
在编剧上,偶像剧主要讲述男女主人公从不相识,经过巧遇的桥段让两人不同的生活产生交集,并在不断的碰撞中产生爱情。剧情大多会伴随着蓄意拆散两人的女二或是男二号,从中搞破坏,来增加观众内心的紧张感和对主人公的同情,从而刺激观众继续追剧。
形式上,偶像剧大量采用面貌俊美的演员、符合社会流行的造型服饰、一般为当红的偶像艺人、以细腻青春爱情戏为主剧种。
1.内容有爱情而且是多角的,角包括了暗恋、单相思、虐恋。
2.以爱情或友情或师生情贯。
3.以爱情或友情或穿始终,但并不一定以他们为主线。
4.主角是俊男美女或青春时尚。 4.以现当代为时代背景。带有偶像元素的武侠剧(《射雕英雄传》胡歌版)、仙侠剧(《仙剑3》)、古装剧(《步步惊心》)、穿越剧(《神话》)、红色剧(《我的青春在延安》)、民国剧(《来不及说我爱你》)皆属于偶像剧。
偶像剧的风行连带的造成诸多社会上诸多影响,如过度美化现实生活,造成许多涉世未深亦或是未出学校的年轻学子建立错误、偏差的价值观。
影响智商
“行为同化”:看什么像什么
奥地利林兹大学心理学家马库斯·艾派勒等人发现,看完一段电视或电影、甚至小说后,人的行为、思考方式等会不知不觉受到影响,与片中的情况趋于 一致。心理学家的话不是空穴来风,他们为此做了许多试验。一项经典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仅仅是启动人们头脑中“老人”的概念,就会让这些人在从实验室到 电梯的途中走路速度变慢,这种现象被称为“行为同化”。
行为同化不仅发生在简单的躯体运动领域,也会扩展到智力行 为——另一项研究发现,与那些想象“超级模特”的被试相比,想象一位“教授”的典型行为、生活方式和性格特质能让人在常识测验中得分更高。发表在《媒体心 理学》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也指出,在阅读完一段以“愚笨的小流氓”为主角的简短剧本后,人们在常识测验中的成绩会比那些阅读中性材料的参与者要差。
实验的参与者们也完全没有意识到阅读一个“笨人故事”和“自己变笨”之间竟然存在着联系。不过,悟性高的读者到这里也许就会想了——既然读一小 段“笨人故事”都会产生“让人变笨”的效果,那么看完一部长达数十集乃至上百集、有着一个傻乎乎还带着一股冲劲儿的女主角的偶像剧后果真是有点不堪设想。 因此,偶像剧中相对简单化的社会背景,甚至有些“脑残”的对白,自然影响现实生活中的我们。
“行为对比”:想到伟人,就觉得自己是个笨蛋
社会心理学家们不仅发现了“行为同化”现象,也发现了“行为对比效应”。与想象“超级模特”的人相比,想象“一般教授”的人常识测验得分更高,然而,如果想象的是“超级教授”爱因斯坦,那么得分反而较低。
研究者们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具体的范例(如爱因斯坦)不仅会启动人们脑海中关于“教授”的固有印象——聪明、睿智,也同样会促 使人们拿自己和爱因斯坦相比较,然后得出“我其实也不怎么聪明”甚至是“相比与爱因斯坦,我真是太笨啦”这样的结论。但在考虑一般的教授形象时,则更容易 去考虑自己和他们的共同点——比如都上过大学。
剧傻:看偶像剧影响正常思维
针对有韩剧迷为看新剧通宵不睡觉,导致工作丢三落四。专家指出:“韩剧其实就是靠着环环相扣的剧情牵着人继续看下去,看韩剧太投入,或感情上和剧情引起强烈共鸣时,在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可能会影响人正常的思维能力,混淆虚构的剧情和现实。”
心理学家指出,常看韩剧可能导致思维能力下降,并且沉迷任何偶像剧都可能“中毒”。专家提出过度看韩剧将导致两大恶果:一是让男人变得女气;二 是让小孩变“傻”。“看冗长的韩剧包括国内一些情感剧,观众通常不需要动脑思考,沿着缓慢的节奏向前进展,人的思维方式也会沿袭电视剧的剧情发展,可能养 成遇事情不喜欢动脑的习惯。”
当然,专家也指出到底会不会变“傻”,与个人有关。如果关注其中的积极面,比如剧中人物的奋斗过程等,也会激励自己。
变不变“剧傻”,由你决定
发表在《媒体心理学》上那项研究则证实了这一猜测。研究者要求一部分参与者在阅读之后对“笨人故事”做简单的总结,而要求另一部分参与者在 阅读后特意找出自己和主角的不同之处。结果发现,那些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与“笨主角”的不同之处上的参与者在常识测验中的表现至少和阅读中性材料的控制组 一样好。
这样看来,问题也许并不在于我们看什么,而在于我们如何去看。比如我们可以一边“咬定偶像剧不放松”,一边在嘴里唠叨“这什么破编剧啊!怎么会 有这么傻的人呢!完全没有逻辑嘛!”也许, 更有不少人从电视剧里找到了自信——“连这么笨得女主角都能遇到白马王子,我至少比她聪明一点吧!”
温馨提示:值得庆幸的是,偶像剧里并不是只有笨笨的女主角,更多的是关于友谊、梦想、勇气和爱。我们都曾经和偶像剧中的主角们一起伤心一起快乐一起成长, 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电视上的那些面庞太稚嫩,故事太老套,才明白自己也许已经过了偶像剧的年纪。但在偶像剧落幕的那一刻,我们至少回想起自己同偶像们一 起成长的岁月。
误解
许多人,认为偶像剧空洞、无内涵、幼稚。其实偶像剧和其他剧种一样,有好有坏。许多偶像剧都有内涵,有的激励人们不怕困难奋勇向前。像《宝岛少女成功记》林柏英克服重重困难,用坚韧毅力努力向上爬到事业巅峰。有的探讨现实问题,《萌学园》很特别的魔法偶像剧,专门讲述一个魔法学园的正邪对抗,传递正能量;《败犬女王》《大女当嫁》探讨剩女的问题。有的探讨家庭问题,《爱杀17》,父亲的背叛欺骗、母亲的漠视、逃避、隐瞒,姐姐的任性最终造就了妹妹徐宜静的恶魔天使。有的探讨教育问题,《麻辣教师》师者不止是授业,还要传道解惑也。有的探讨社会问题。心理疾病、家庭暴力、黑道背景、伦理关系也成为偶像剧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