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年人在夜间容易发生意外?

大量临床统计表明,老年急诊患者夜间多于白天,突发性疾病主要集中在心脑血管方面,如急性心肌梗死、猝死、脑血栓、中风等。许多其他疾病在夜间会加重。例如,心力衰竭患者在夜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躺。哮喘患者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并加重,等等。所有这些都表明,许多人在夜间容易发生事故,尤其是老年人。为什么?

入睡后,身体仅利用基本代谢维持生命活动。人体器官的代谢活动减慢,心率减慢,血液循环减慢。对于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人来说,这种状态很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心肌梗死和脑血栓形成。特别是在冬季和春季,寒冷会导致小血管收缩,增加血液粘度,这也是心肌梗死和脑血栓形成的诱因之一。

此外,当人体仰卧睡觉时,返回的心脏血液量增加,这增加了心脏的负担,横隔升高。对于伴有肺充血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坐直呼吸可用于改善窒息。夜间,人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使支气管处于相对痉挛状态,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支气管腺体分泌,诱发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发作。

饮食因素不容忽视。如果晚餐吃得太饱、太油腻,饭后血脂会突然升高,胃肠道负担会增加,从而增加心脏负担,从而诱发急性胰腺炎、心绞痛、心肌梗死和中风。合理的晚餐是:热量不超过全天总热量的35%,不吃或少吃油腻、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食物,晚餐只吃七到八倍的饱。此外,过度疲劳也可能成为许多疾病的促因,因为疲劳会降低身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从而给疾病带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