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有哪些原因?
鼻出血,也称为鼻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由鼻腔和鼻窦疾病或某些系统性疾病引起,但前者更常见。鼻出血可发生单侧或双侧间歇性反复出血或持续出血。出血量各不相同,反复出血可导致贫血。让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看是什么导致鼻出血:局部病因和全身病因。
(I)局部病因学
1外伤:鼻骨、鼻中隔或鼻窦骨折,窦压突然变化及其他局部血管或粘膜损伤,未能发现或妥善处理受损血管或粘膜,如鼻腔或鼻窦手术和经鼻插管,以及破坏粘膜血管,如挖鼻子、用力擤鼻涕和剧烈打喷嚏。严重的鼻腔和副鼻窦创伤可合并前颅窝底部或中颅窝底部骨折。如果筛骨前动脉受损,出血通常很严重,如果颈内动脉受损,则有生命危险。
2. 炎症:由于粘膜损伤血管,各种鼻腔和副鼻窦感染都会出血。
3. 肿瘤:鼻腔、副鼻窦和鼻咽的恶性肿瘤,溃疡并经鼻出血。早期多表现为血口、倒血口或反复少量出血,晚期破坏大血管可导致大出血。血管良性肿瘤,如鼻腔血管瘤或鼻咽纤维血管瘤,一旦出血通常会很严重。
4. 鼻中隔疾病:鼻中隔偏曲、鼻中隔糜烂、溃疡或穿孔是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5. 鼻腔异物:常见于儿童,多为一侧鼻腔出血或鼻血。
(II)系统性原因
鼻出血可由可导致动脉或静脉压升高、凝血功能障碍或血管张力变化的系统性疾病引起。
1. 急性发热性传染病:流感、出血热、麻疹、疟疾、鼻白喉、伤寒和传染性肝炎。大多数是由于高热、严重充血、鼻粘膜肿胀或干燥,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和出血。出血量通常较少。
2.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出血主要是由动脉压升高引起的。出血前常有头晕、头痛、鼻血休克等症状。鼻腔出血是单侧的,来自动脉且凶猛。
3. 血液疾病:凝血机制异常的疾病,如血友病、纤维蛋白形成障碍、异常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结缔组织疾病以及使用大量抗凝剂的疾病。
血小板数量或质量异常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出血是由毛细血管损伤和血液成分变化引起的。通常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的出血。鼻出血是双侧持续性出血,可反复发生。
4. 营养紊乱或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K、P或钙缺乏。维生素C和P缺乏会降低毛细血管的脆弱性和通透性。维生素K与凝血酶原的形成有关。钙是凝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5. 肝肾、风湿热等慢性病:肝功能损害常引起凝血障碍,尿毒症易引起小血管损害,风湿热患儿常有鼻出血。
6. 中毒:磷、汞、砷、苯和其他化学物质会损害造血系统。长期使用水杨酸类药物可以降低血液中的凝血酶原。
7.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常有家族史。
8. 内分泌失调:主要见于女性。鼻出血和先兆鼻出血可发生在青春期的月经期,鼻出血也可发生在更年期或妊娠的最后3个月。这可能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