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影响性格?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曾在其历时14年的著作《法律精神》(the spirit of law)中讨论过法律与气候之间的关系。他指出,人们的不同气候会导致明显的性格差异:在寒冷的国家,人们对幸福不敏感;在温暖的国家,人们对幸福更敏感;在炎热的国家,人们对幸福极为敏感。气候是通过纬度来区分的,但这也意味着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敏感性来区分气候。如果你在英国和意大利看过一些歌剧,剧本是一样的,演员也是一样的,但是你会发现同样的音乐在这两个国家产生了非常不同的效果。一个国家的观众看起来很冷淡,而另一个国家的观众则非常激动和难以置信。

研究表明,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与其成长环境密切相关,包括当地气候对其性格的影响。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们为了躲避酷热,会花更多的时间在户外,因此他们的性格是不受约束的,脾气也相对暴躁。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们户外活动较少,需要在封闭的空间里日夜与人相处很长时间,因此他们具有很强的情绪控制能力。生活在北极圈的因纽特人在世界上被称为“从不生气的人”。俄罗斯的冬天又长又冷。人们习惯于穿厚重的冬衣,所以他们行动缓慢,不随意。他们的性格往往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特点。生长在江南水乡的人,由于气候湿润,风景秀丽,常常使人对周围的事物非常敏感,多愁善感,机智敏捷。

在生活中,很多人在下雨天感到沮丧,但在晴朗的日子里他们会快乐。现代医学气象学研究人员对此作出了科学解释:阴雨天气影响人的情绪健康,主要是因为阴雨天气光线弱,人体分泌的松果体激素多,,这会导致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浓度相对降低,人类神经细胞变得“懒惰”和不活跃,人们会变得无精打采。

夏天很热,很多人的脾气变得“有点小”。在心理学领域,一个有趣的研究课题是为什么高温会使人的脾气更坏。最早的证据来自犯罪领域,许多司法报告发现,犯罪(特别是暴力犯罪)的发生率在夏季增加,特别是在气温较高的时候。科学家认为,这可能与人体对热的生理反应有关。温度的升高会导致人类心跳加速、睾丸激素水平升高和其他代谢反应,从而刺激负责战斗或逃跑反应的交感神经系统,因此人们更容易发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