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家郑和到过东太平洋吗?

-揭开郑和鲱鱼的发现和命名

在最近经相关国际组织审议批准的海底地理实体名称中,中国提交的郑和鲱鱼尤其引人注目。

郑和,明朝伟大的航海家,曾七次率领国家舰队向西航行,曾到过郑和岭所在的东太平洋?郑和岭是如何在几千米深的海洋中发现的?这座山脊为什么叫郑和岭?

“这次科学考察是中国海洋科学考察船‘大阳一号’首次远航太平洋地区。没有良好的训练,我们就有勇气出海。”中国大洋协会科学研究首席科学家、前总工程师郭世琴说。

70多岁的郭士琴老人对20多年前“大洋一号”的处女航仍记忆犹新。

今名“郑和海陵”是在这项科学研究中发现的,但当时只是用代码表示,没有正式命名。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向西航行,穿越南海、印度洋、中东和非洲海岸,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规模最大的海上航行,当时船舶和海员数量最多,持续时间最长。

“虽然郑和去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他没有来到郑和岭所在夏威夷群岛南部的东太平洋。”中国大洋协会资源环境司司长宋成兵说。

在郑和经过的非洲索马里东海岸外的印度洋上,美国科学家将北纬11度、东经55度附近的一座海山命名为“郑和海山”,并于1995年5月获得命名国际海底地理实体小组委员会的审议和批准。

“海山是指一个孤立的海底高地,地形高差超过1000米。美国将该海山命名为“郑和海山”,这表明郑和作为著名航海家受到尊重和认可。”宋成兵说。

“命名历史人物是一种惯例。”宋成兵说,作为中国最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以郑和的名字命名这座山脊,以纪念他在和平外交、传播中华文明、开辟航道和造船技术方面的重要贡献。

2016年,国际海底地理实体命名小组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由中国大洋协会编制的“郑和海陵”海底地名提案。

根据国际海底地理实体命名小组委员会的规定,海底地理实体是海底可测量和可划界的地貌单元,给它们起标准名称的行为是“海底命名”。国际水域中的地名应由国际组织审查和批准。

根据规定,标准潜艇地名一般由“特殊名称”和“通用名称”组成。“专有名称”是各国赋予的一个特殊名称,“通用名称”是指描述海底地形的名称,如“郑和岭”,郑和是专有名称,海陵是通用名称。

“郑和、鉴真、张秉熙等为海洋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都被铭记在太平洋海底,这不仅是中国深海探险活动成果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在海洋深处的烙印。”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副主任李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