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公鸡寓言

   铁公鸡歇后语:

    1、【铁公鸡请客】——一毛不拔

    2、【铁公鸡身上拔毛】——莫想

    3、【叫铁公鸡下蛋】——异想天开

    4、【铁公鸡】——一毛不拔

    5、【铁公鸡下蛋】——没指望;不可能的事;没有的事

   释义: 铁公鸡的意思是指非常吝啬、抠门的人。

    【扩展阅读(一) - 聊城铁公鸡】:

    聊城铁公鸡是咱聊城传统名吃,色泽黑亮,香气扑鼻。水分少、皮缩裂、肉外露、无弹性、药香浓的品质,形成了柔嫩骨酥、 色鲜味美、入口余香深长的特色。你知道铁公鸡名字的来历吗?一起来看下。

    聊城铁公鸡即魏氏熏鸡。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聊城魏家扒鸡店传人魏永泰创制熏鸡,远销京津、苏浙等地。魏氏熏鸡选材选料讲究,制作工艺独特,先用聊城产“笨公鸡”(农家散养的只喂粮食和自己刨食的公鸡)加纯天然配料煮制,不添加任何香精香料,捞出晾凉。接着上笼用榆木锯末点燃熏制。在熏制过程中要注意烟量,烟多或烟少都会影响质量。当鸡被熏制到皮皱裂,胸腿肉外露、色呈栗红,用手掐胸腿,肉质无弹性时出笼,出笼后涂上鸡油,凉透方可上市销售。

    聊城铁公鸡的名称来历有一段典故。1935年夏青岛的一天,老舍先生探望山东大学萧涤非先生和赵少候教授,恰好萧先生有聊城朋友送的熏鸡一只。他们将熏鸡交与店主蒸一蒸。当堂倌把鸡端上来时,那鸡不再那么黑,也不再那么瘦骨嶙峋,而是色泽光亮,香气扑鼻,刀工也好,斩得匀称,很是诱人。他们一面品味,一面赞美,说确是别有风味,平生未曾尝试。老舍先生问是什么鸡?萧先生道是药制烧鸡,要老舍先生给起个名。老舍先生赞道这鸡皮色黑里泛紫,铁骨铮铮 ,很像京戏里面铁面无私的黑包公;又道济南大明湖北岸有铁公祠,纪念明初铁铉,当年燕王朱棣(明成祖)带大兵夺侄建文皇帝的天下,铁铉带兵拼命抵抗,兵败被俘,正气凛然,背对燕王而不跪,还大骂不止,结果被车裂。老舍认为那鸡可叫“铁公鸡”。1965年,萧涤非先生经过聊城时,朋友告诉当年他吃的就是聊城龙胜斋制作的魏氏熏鸡。为继承和发扬我国烹饪文化遗产,同时为纪念老舍先生,萧先生在1985年的《中国烹饪》第三期着文呼吁保留这个雅号“铁公鸡”,从此“聊城铁公鸡”风行全国,享誉四方。2006年7月第四届国际老舍学术研讨会在聊城召开,舒乙先生接见了聊城铁公鸡传人,合影留念,并题词“托老舍先生鸿福 铁公鸡享誉全国”。

    正是:煮后熏制美清香,尽心尽力红又亮。一段佳话传天下,遥想当年铁铉公。

    今人古美清先生品聊城铁公鸡时,道三斤重的大公鸡熏至一斤左右,褐色如铁,恰是一毛不存的铁公鸡了。这却有些想当然了。聊城铁公鸡有两种吃法,一为酒肴,一为茶肴。旅途中,扯上一小块“铁公鸡”, 喝上杯小酒,太美妙了!饭后,一杯茗茶,撕出一缕肉丝,慢慢品味,人生何其美哉!嚼聊城铁公鸡,丝丝的香味在舌两边渗出,舌后端也就感知到烟火的气息。

    【扩展阅读(二) - 乐清方言之《断点漏(铁公鸡)》 】

    相传,乐清有一对亲兄弟,哥哥叫断圈漏,弟弟叫断点漏。(注,断字或为段)

    断圈漏,为人十分大方,即方言里说的“手指桠门很宽”,用钱大手大脚,凡是有人向他提出要求帮助,他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凡是他知道有困难的人能尽力予以帮助。他的名气很大,受到人们的尊敬。乐清无人不晓,渐渐地将他的真正名字给忘了,大家都只知道他叫“断圈漏”。

    他有一个弟弟,其性格截然相反,为人十分小气,十分吝啬,人们给起了一个雅号叫“断点漏”,也就是说他没有一点东西漏给别人,受到人们的鄙视,讲到他没有一个人不摇头。

    这当然是个虚构的故事。但是人们要表达的是:尊敬乐于助人的美德,鄙视小气吝啬的小人。

    普通话形容一个人像断点漏一样吝啬、小气的词有很多,如小气、小气鬼、小气猫、吝啬、吝啬鬼等。乐清方言形容人吝啬的词也不少。如:有说一个人小气屄,这就有点强烈的鄙视的感情了;有说一个人悭显悭(读铅),扣(读平声)显扣;有说一个人猫、猫屄;有说一个人皮臭、皮痴、臭皮蛋;还有说一个人啬(“啬”字读细,见汉朝杨雄的《扬子方言》)猫啬、猫屄啬等。这些词在普通话里是没有的。

    还有更形象的比喻说法,如石板刨,比喻该人妄图在石板上要刨出点油水来;皮领夹,这“皮”就是皮痴或皮臭的意思,比喻在该人身上弄不出一点油水,割不出一点血来;铁蛀虫,比喻即使是块铁,他也想从铁的身上蛀出点油水来;鸡屙(读音ē,“屙尿”即小便之意)划,比喻即使是鸡屎,也要划一划,划点油水,沾点便宜来;铁钉耙,比喻像铁钉耙一样,要入地三尺,耙点名堂出来;铁嘴唇,比喻其嘴唇之厉害,随便什么也都能吮出点油水来;鬼点盐,比喻该人小气吝啬的程度。当然,谁也没有看见过鬼是怎么点盐的,凡此等等,都极其生动地描绘了小气、吝啬人可鄙的形象。

    此外,在乐清谚语和歇后语中,也有关于对小气和吝啬人的描述和刻画。如谚语“雁飞过也拔根毛”,“一条脚肚毛也拔勿出”,“鸡啄一粒米,追过十八条门槛”,“借人锄头连路掘,借人钉鞋连路着”,“虮子里头算出骨来”,“死人口里挑餐饭”,“铜钱眼底打筋斗”等等,把小气、吝啬的人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还有一句歇后语“铁公鸡——一毛不拔”,更明白如话了。(摘录于包文朴老师的《乐清方言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