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四月是什么意思
在古老的中国农历中,有闰月的年份称为闰月年。农历年一般是12个月,354或355天,只有几年有353天(例如,1965年)。闰月年有13个月,一般为384天。有些年份也有383天,有些年份可能有385天(例如,2006年)。作为阴阳历法的一种,每月的天数是根据每月的赤字来确定的。一年的时间是以12个月为基础的。为了结束地球围绕太阳的周期,即回归年,每2到3年增加一个月。额外的月份是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是13个月。农历没有第十三个月的名称,闰月是根据历法规则,在二月到十月之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月份是闰月。例如,四月之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2020年,人们会发现5月22日是农历四月的最后一天。第二天,5月23日,不是农历五月,而是“闰年四月”。发生什么事?
天津天文学会理事、天文教育专家赵志恒解释说,在公历中,地球绕太阳公转是回归年,正常年份365天,闰年366天。中国传统的农历是以月亮的圆周期和短周期变化为基础的。12个月为354天或355天,比阳历年少11天。
为了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古人采用了设置“闰月”的方法。现行的农历“插”法是“十九年七插”。每两到三年,必须增加一个月。添加的月份称为“闰月”。
“插入”规则基于24个节气。农历以十二仲七为十二个月的象征,即每个月都有一定的仲七。如果一个月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这个月就被称为上个月的“闰月”。
2020年5月20日,农历4月28日,是中旗的“小满”。再过一个月,即农历5月1日6月21日,是中旗的下一个“夏至”,在这个月(5月23日至6月20日),只有一个节气“穗籽”,被定义为“闰月”。因为它紧跟在四月之后,所以被称为“闰四月”。
赵志恒说,受“闰年四月”的影响,从那时起,庚子鼠年的农历节日,如端午节、七夕节和重阳节,将比去年推迟1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