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将纸币称为“钞票”?
冷知识
2025-04-06 01:44:34
为什么纸币被称为“钞票”?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初的“饺子”,这是为了取代当时铁钱流通的不便,也就是说,当时大家都称纸币为“饺子”,而不是“钞票”。我们现在习惯于叫纸币。这是怎么来的?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为了解决这个疑问,小编查阅了相关文献,发现钞票的说法其实是有根据的。
太平天国起义后,清政府因镇压太平天国而出现军费短缺,黄河年年决堤,不得不大力推进水利建设。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它决定发行纸币。咸丰三年(1853年)同时发行了两种纸币,即“大庆宝票”和“湖布官票”。大庆珍宝又称钞票(用于流通铜币),湖布官票又称银票(用于流通银币),每一张都以纸币和纸币的名义发行。因此,人们开始称钞票为钞票。即使现在我们使用人民币钞票,我们仍然使用这个名字。
大庆宝钞
清代有许多面额的宝钞。起初,它们被分为250文、500文、1000文、1500文和2000文。后来,为了收回大量货币,流通量大大增加,面额也扩大到5000文、1000文和100文。
家庭公务票
银制家庭公务票,面额为1或2、3两、5两、12和52,中间上方印有中文“家庭公务票”字样。
在发行时,尽管政府规定银券是真银,货币是由货币制成的。当它们被使用时,政府各种支出和税收的一半被征收。但由于各地没有认真落实,就连外商也以低价购买来抵消关税,钞票的迅速贬值成为政府的负担,十年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