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风筝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风筝在古代实际上被称为纸风筝或风筝。直到晚唐,人们才开始称它为“风筝”。当时,人们在纸风筝上加上口哨或竹笛。当风吹过后,它会发出古筝般的声音,所以它被命名为“风筝”。

风筝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东周春秋时期发明的。它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据说莫寨用木材制造木鸟,并经过三年的发展。这是风筝最早的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了墨子风筝的材料。直到东汉时蔡伦提高了造纸技术,人们才开始用纸来制作风筝,被称为“纸风筝”。

在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隋唐以来,由于造纸工业的发展,人们开始用纸贴风筝。在宋代,放风筝成了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朝的周密在《武林老话》中写道:“清明节,人们去郊外放风筝,黄昏时回来。”“风筝”指风筝。北宋张泽端的《清明河图》和宋朝苏汉臣的《数百名儿童图》中都有放风筝的生动场景。

公元1600年,东方风筝(菱形风筝)被引入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