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笏造句,簪笏拼音,簪笏什么意思

簪笏:zān hù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冠簪和手版。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员或官职。 南朝 梁简文帝 《马宝颂》序:“簪笏成行,貂缨在席。” 唐 杜甫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之三:“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宋 曾季貍 《艇斋诗话》:“ 山谷 ‘简编自襁褓,簪笏到仍昆’,取 退之 联句‘爵勋逮僮隶,簪笏自怀绷’。” 清 方文 《寿姊氏姚夫人六十》诗之二:“簪笏夫家贵, 河 山嫂氏贤。”★冠簪与手版,为古代仕宦者所用,故比喻为官贵显。唐.王勃〈滕王阁序〉:「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唐.白居易〈初除户曹喜而言志〉诗:「弟兄俱簪笏,新陞嫜衣巾。」

1、芝兰为寿:参照下文“相辉映、簪笏盈庭”句,知此“芝兰”喻寿主之子弟,谓其子弟齐来祝寿也。

2、瞻望乡关,何心簪笏(25)。

3、宋曾季?《艇斋诗话》:“山谷‘简编自襁褓,簪笏到仍昆’,取退之联句‘爵勋逮僮隶,簪笏自怀绷’。

4、《太平广记》卷四九八引唐张固《幽言鼓吹?周复》:“复乃簪笏见稹曰:‘某偶以大人往还,谬获一第,其实诗赋皆不能。

5、孙甥云绕,簪笏满门。

6、接着中间五句“同时结交三数公……起家簪笏明光宫”,作者写另一种人物。

7、簪笏(hù):古代臣僚奏事,执笏簪笔(插笔于冠),故也称做官为簪笏。

8、起家簪笏明光宫。

9、入庙思先德,左三子、右九孙,一朝簪笏半云?。(1)簪笏(zhan hu):古时官吏

10、迨后瑞鹤公即居济美堂,盖昆弟中惟瑞鹤公最少,瞻依乔荫,怜爱特殊,簪笏承家,缥缃世守,以少子而居初构之堂,亦同气而萃,鸣珂之里,可想见当时景象云。

11、《明史》中的毛姓名人比宋史多得多,由此可知毛姓愈到后来愈发达,几成簪笏蝉联,前后辉美之势。

12、而“樽酒朋簪”,亦与词中“簪笏盈庭”相合。

13、【出处】:元王恽《玉堂嘉话》卷三:“曾有口号一绝:‘隔夜端门分板位,平明簪笏列鸳行。

14、对曰:“比多失坠,惟簪笏见存。

15、他们在豪贤街天官里寄园巷5号没立新军联络部,作为起义的总机关。(1)簪笏蒙尘,迁北院于高寒之地,豪贤挽学,存人材备复国之时。

16、执笏簪笔即谓簪笏。

17、紫枢府、谁信曾簪笏。

18、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19、同憩歇于客店,钟离先生自己做饭,吕洞宾打瞌睡,梦见他自己变得荣华富贵,“簪笏满门”,“权势熏炙”,后来“忽被重罪籍没,家资分散,妻孥流岭表,路值风雪,仆马俱瘁,一身无聊,方兴浩叹,恍然梦觉”,钟离在旁边生火煮饭,“黄粱犹未熟”。

20、唐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之三:“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21、唐白居易《招王质夫》诗:“濯足云水客,折腰簪笏身。

22、大厅中柱的对联是:“赐第沐皇恩,前少师,后冢宰,五邑衣冠推锦绣;入庙思先德,左三子,右九孙,一朝簪笏半云。

23、厅中柱联曰:“赐第沐皇恩,前少师,后冢宰,五邑衣冠推锦绣;入庙思先德,左三子,右九孙,一朝簪笏半云?。厅中柱联曰:“赐第沐皇恩,前少师,后冢宰,五邑衣冠推锦绣;入庙思先德,左三子,右九孙,一朝簪笏半云仍。

24、他梦见自己又一次进京赶考,状元及第,步步高升,官及指挥使,无不经历;两娶富贵家女,生子婚嫁早毕,孙甥云绕,簪笏满门。

25、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26、陈陶蓬瀛簪笏旧联行,紫极差池降宠章。

27、起家簪笏明光宫⑥。

28、古祠周围是黛青粉墙的道地(四合院),“群峰簪笏”、“职思其居”、“欣所寄”等40余个道地,几乎完整无损地保留着清代乾嘉年间的风貌。

29、不朽芬芳垂简册,浮荣土苴轻簪笏。

30、字昌翁,一字克昌,号两山)元朝卸史,后升礼部尚书,曾赋诗赞李伯玉退隐,诗云《万斛峰》:“持囊簪笏紫宵间,声价高于万斛山。

31、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

32、簪笏自怀绷。

33、古镇的明清建筑中,属于鹿山村的就有1300余间,其中著名的有“明经堂”、“群峰簪笏”、“职思其居”等。

34、不仅原词毫无显证,而且寿主所居“高耸万丈蓬瀛”,其家族之“簪笏盈庭”、又以“安石再起”望之,皆与朱敦儒之中下层官员身份不类。

35、祖考世系之必详,首丘也台之不略,庶绳绳继继有尊祖敬宗或敬太卿之簪笏,恢西平之国族,则煌煌斯谱或可为引证地焉,是为序。

36、⑥“起家”句:簪笏,古代用笏来记事,插笔以备书写(簪,指插、戴)。

37、’对曰:‘比多失坠,惟簪笏见存。

38、簪笏指冠簪和手板。

39、予与二君,身虽羁于簪笏①,而兴则在乎山水。

40、起家簪笏:指由平民被选拔做官。

41、县令姚九功有《访邹廷望诗》:“廿载膺簪笏,於今自仗藜。

42、慕簪笏以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