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翰造句,宸翰拼音,宸翰什么意思
宸翰:chén hà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帝王的墨迹。 唐 沉佺期 《立春日内出彩花应制》诗:“花迎宸翰发,叶待御筵披。”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一:“我 渊圣皇帝 居东宫日,亲洒宸翰,画 唐 十八学士,并书姓名序赞,以赐宫僚。”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 避暑山庄 前后七十二景,匾对皆先朝宸翰, 高宗 御笔尤多。”★帝王的辞文作品。唐.上官昭容〈驾幸三会寺应制〉诗:「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献酬。」唐.沈佺期〈立春日内出彩花应制〉诗:「花迎宸翰发,叶待御筵披。」也称为「宸章」、「宸藻」。
1、香艳、武林往哲、微波榭、豫章、适园、关中、甘雨亭、结一卢、蕙风、长恩、太昆先哲、随庵、昭代、芋园、鹤寿堂、小石山房、食旧堂、知服斋、当归草堂、心矩、天苏阁、又满楼、邃雅斋、静园、常州先哲、忏花庵、小榔?、武林掌故、观象卢、求恕斋、咫园、双?、上海、刻鹄斋、观自得、朴学、房山、湖海楼(续)、艺苑、吴兴、广东、槐卢、积学斋、择是居、清代学术、沧海、古书、观古阁、屏卢、怡兰堂、宋人集、辽海、聚学轩、崇文、续古逸、万园、邈园、沔阳、湖州、益雅堂、黔南、百川、传砚斋、三长物、粤十三家、三怡堂、正谊斋、邵武徐氏、续金华、南菁、聚德堂、明辨斋、说钤、檀几、涉园、壁经堂、云南、有福读书、陶社、湖南、江阴、颐志斋、?斋、观古堂、风雨楼秘芨、十经斋遗书、广雅、绍兴先正、永嘉、青照堂、山右、湖北先正、浦城、留馀、慎始基、松邻、云自在?、受经、求实、张氏适园、拣亭、携李、对树、纂喜庐、枕碧、文渊、虞山、晨风、花雨楼、啸园、翠琅阡、北平图书、雪堂、吉石庵、宸翰、百爵、藕香、殷礼等共148种,依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重新排比顺序,将编印丛书总目、分类目录、书名和作者索引汇刊一册,以便学者对照查索。
2、并缂织朱白文“欢喜园”、“乾隆宸翰”印各一方。
3、出处宋?岳飞《御书屯田三事跋》:“伏蒙陛下亲洒宸翰,铺述三子屯田足食之事,俯以赐臣,臣敢不策驽砺钝,仰副圣意万一。
4、建武中兴时,受封为无双禅苑宸翰,推为五山第一。
5、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献酬。
6、慎行为感“钦洒宸翰”,即赋《钦赐责难陈善》诗答谢。
7、钤“乾隆宸翰”、“惟精惟一”两方朱文篆书印。
8、二帝南巡时,曾观临寺中,均留宸翰。
9、下钤“神品”、“乾隆宸翰”之印。
10、《长安客话?香山寺》:“来青轩在佛殿东,所从来久,其匾额则今上宸翰也。
11、图上缂织“乾”、“隆”、“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乾隆宸翰”、“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七玺,钤“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秘殿珠林”、“秘殿新编”、“珠林重定”、“乾清宫鉴藏宝”、“琴书道趣生”九玺。
12、(前缺)早者,都头阴会宾至,伏蒙皇帝陛下特降宸翰,兼惠信物,不任感铭之至。
13、盛事埒美知章,鉴湖君赐,宸翰今题号。
14、建宝奎阁,敬奉宸翰。
15、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干禄第二十六》云:“国朝列圣宸翰,皆工妙绝伦,而高庙尤精。
16、钤“几暇怡情”白文方印,“乾隆宸翰”朱文方印。“乾隆宸翰”为阳文篆刻,布局章法为传统标准格式。
17、后署篆书“康熙宸翰”印款。
18、上皇敕改名家继,亲染宸翰赐之。
19、下有:“乾隆宸翰”、“几暇临池”、“耽书是宿绿”三玺。
20、一天府珍藏、御赏、神品、乾隆宸翰、乾隆澄心等数枚。
21、岳州知府张德容劝捐整修岳阳楼基础,同时生建宸翰亭。
22、钤”康熙宸翰”、”稽古右文之章”二印。
23、出宸翰堂之西,有轩南向,左右佳木修竹。本幅钤“康熙宸翰”、“敕几清晏”印2方。
24、一屋忠臣徵妇教,四章宸翰见君恩。
25、文筆にすぐれ、宸記?宸翰?御詠草ともに多数存するほか、『禁中年中の事』という著作を残した。
26、遂出片楮,宸翰所书位次,正与臣所言合。
27、及开缄,中藏濠梁古迹一卷,宸翰亲题其外,令濂搜访与青宫言之。
28、乾隆帝书法作品近年来备受藏家瞩目和追捧,尤其2010年春拍中,一件乾隆行书《洪咨夔春秋说论隐公作伪事》手卷以5700万元成交,创下了乾隆书法作品单幅成交记录,颇为巧合的是,此作与《力命帖》从形制材质到尺幅都十分接近,行书《洪咨夔春秋说论隐公作伪事》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而《力命帖》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及《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9册第1013页,可见都是乾隆帝自诩之作,而《力命帖》同时钤盖了“静宜园”、“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乾隆宸翰”、“几暇临池”、“
29、宸翰(帝王的书迹)。
30、钤“康熙宸翰”、“稽古佑文之章”、“渊鉴斋”印。
31、本幅钤“康熙宸翰”、“敕几清晏”印2方。
32、《耆旧续闻》卷三:“后有内府印标题品,次皆宸翰也。
33、钤“康熙宸翰”、“敕几清晏”印2方,引首钤印“渊鉴斋”。
34、钤“乾隆宸翰”、“涵虚朗鉴”二玺。
35、少顷,升复命,以宸翰进上以授臣。
36、天府珍藏、御赏、神品、乾隆宸翰、乾隆澄心等数枚。
37、司业二公》:“崔昔挥宸翰,苏尝济巨川。
38、卧碑宸翰留题。
39、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
40、亲洒宸翰以赐,俾安职。
41、讫事赴阙,上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
42、卷前载序三篇:督学使者万承凤撰《海州志序》、刑部右侍郎前江南江淮扬徐通海等处承宣布政使许兆椿撰《海州志序》、嘉庆十六年海州知州孙源潮撰《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叙》,及纪三篇:宸翰纪一篇、恩纶纪两篇。却酷嗜医书,在寄食朋友的困境中,尚挟卷自随.甚则坦卧吟哦,旁人白眼加之亦弗顾,早岁参加科举,为童生、秀才.深得广东督学使者汪柳门和徐花农赏识,曾奖书“绍业丹溪”以嘉勉.拨送广雅师院肄业.适该院无空缺.怅然而归。
43、前世铸钱未有草书者,始以宸翰为之,既成,以赐近臣。
44、诗后钤“漱芳润”、“乾隆宸翰”等印。
45、朱居实(公元1107?1194年)字锦环,宋饶州(今鄱阳莲湖乡)人,在《环楼系宸翰》写道:王师一曰往前塘,悠驾长行偶过庄,树里层楼亲碧汉,树前古木观黄裳,瓴?也荣龙址历,纶音兼酒毫香,四周光彩无间堵,胜迹犹遗万世芳,在《五湖祠》写道:祖庙檐薨寄考思,先人灵爽聚于斯。
46、师行,上御安福楼,临轩劳送,锡以宸翰、通天带。
47、弘仁13年(822年)最澄の入寂を悲しんだ嵯峨天皇の五言排律(12句60字)の詩で、宸翰と伝えられるが、自筆原本でなく写しであるとする説もある。
48、下绘朱纹“乾隆宸翰”、白纹“惟精唯一”篆体御印。
49、陛下迩者宸翰,乃责其廉访不真。
50、师承历代宸翰之风。
51、自通天后,建景龙前,恒掌宸翰。
52、正如康有为所说:“国朝列圣宸翰,皆工妙绝伦,而高庙尤精。
53、钤玺三方:“康熙宸翰”、“稽古右文之章”、“渊鉴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