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注造句,仪注拼音,仪注什么意思
仪注:yí zhù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指测天的法式。《后汉书·律历志中》:“ 衡 兴 参案仪注,考往校今,以为《九道法》最密。”2. 制度;仪节。 南朝 梁 沉约 《议乘舆升殿疏》:“正会仪注,御出乘舆至 太极殿 前,纳舄升阶。”《南史·陈鄱阳王伯山传》:“ 武帝 时,天下草创,诸王受封,仪注多闕。”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张耆 ﹞第八子 得一 知 贝州 , 王则 反,不能死节,又为之制定仪注,伏诛。” 明 张煌言 《建夷宫词》之七:“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茅盾 《锻炼》九:“这也不知是何年何月定下来的仪注,如果不把两张八仙桌拼起来再盖上一块白布,那会议就不够正式。”★天文的法则。《续汉书志.第二.律历志中》:「衡、兴参案仪注,考往校今,以为九道法最密。」礼节。《南史.卷六五.陈文帝诸子传.鄱阳王伯山传》:「武帝时,天下草创,诸王受封,仪注多阙。」《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指示贾宅人员何处退,何处跪,何处进膳,何处启事,种种仪注不一。」称婚、丧、会见等事的礼单。也作「仪适」。
1、掌引导乘舆,撰定五礼(吉、嘉、宾、军、凶)仪注,监视仪物,议定王公大臣谥法等事。
2、故事,御史留直者,仪注仍视郎官,不得专达封事。
3、张煌言,(就是)张苍水,他写了一首七绝,叫做《建夷宫词》,《建夷宫词》有四句话:上寿殇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4、如淳注引《汉仪注》谓为“狱令官,主治改火之事”。
5、宋初以礼院掌其事,雍熙元年(984)议封禅,曾命学士、常参官详定仪注,事后即罢。
6、隋统一后,辛彦之在制朝廷礼典和修定仪注上颇有贡献。
7、上寿称为和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8、又报奉常新命下,早修仪注赞皇猷。
9、《汉仪注》天子陵中明中高丈二尺四寸,周二丈,内梓宫,次?椁,柏黄肠题凑。
10、写祀事如仪注、庄敬诚孝之意俨然。
11、颜师古注引如淳曰:“《汉仪注》女长御比侍中,皇后见?娥以下,长御称谢。
12、南朝?宋?谢庄《上封禅仪注奏》:“臣等生接昌辰,肃懋明世,束教管闻,未足言道。
13、二月,因圣祖配享仪注及封妃金册遗漏舛错,降镇国公。
14、但清末才刊行的《苍水诗集》有句云“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即是指太后下嫁这件事说的。
15、明?唐顺之《请皇太子受朝疏》:“特敕各该衙门,凡东宫朝会一应仪注,早为详订,銮舆麾仗一应法物,早为完缮,所贵周慎丰美,以饰采章,而耸观听。
16、《传授经戒仪注诀》称:张鲁得道,化道西蜀,蜀风浅末,未晓深言,托构《想尔》,以训初回。
17、王?,少习礼学,博求祠祭仪注以干时。
18、天授元年。寿春郡王成器兄弟五人初出阁。同日受册。有司撰选仪注。忘载册文。及百僚在列。方知阙礼。宰相相顾失色。中书舍人王教。立召小吏五人。各令执笔。口授分写。同时须臾俱毕。词理典赡。时人叹服。王溥
19、浑天说的代表作《张衡浑仪注》中说:“浑天如鸡子。
20、书仪是礼经的通俗形式,是关于典礼仪注和书札体式的范本。
21、《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宫长李南以诏书取儿去”颜师古注引晋晋灼曰:“《汉仪注》有女长御,比侍中。《六祖坛经》讲:“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雠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22、二是清初张煌言“建夷宫词”中有“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之句。
23、礼部掌拟具仪注,鸿胪寺掌领督演习。
24、宋许?《彦周诗话》:“然前辈杨、刘、李、宋最号知僻事,岂不知读《汉官仪注》而疑之耶?
25、后于光顺门受外命妇朝,亲蚕苑中,内外命妇相见,仪注甚盛。
26、后于光顺门受外命妇朝,亲蚕苑中,内外命妇相见,仪注甚盛。”员外命阿哈勒吉骑一匹马、牵一匹马,速将那拉费扬古请来。
27、长孙无忌旁敲侧击上官仪注重分寸。
28、集解如淳曰:“汉仪注太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上。
29、认为所有冠以或不冠以张衡之名的《浑仪》、《浑仪注》、《浑仪图注》、《浑天仪注》等等都是后人的作品。
30、《陈书?孔奂传》:“奂博物?识,甄明故实,问无不知,仪注体式,?表书翰,皆出於奂。
31、主要有:姓氏源流,世系派衍,迁移离合,别嫌明微,庄居宅第,坟茔图像,祭田树株饣宴仪注,家礼仪注,家法劝戒,人才列传,嘉言善行,先人遗形,珍器文章,简书诰命,妇女甥婿,拾遗杂记。
32、清末才刊行的《苍水诗集》有句云“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即是指太后下嫁这件事说的。
33、该书原本有注,魏晋唐人引《汉仪注》,都是指此书。
34、开始为秘书郎、尚书仪曹郎中,主管仪注。
35、如张煌言的《建夷宫词》之一有云:“上寿称为和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36、又兼二千石郎中,典仪注。
37、如淳引《汉仪注》:“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付上丞相。
38、第二十八回叙安、何结亲,文字花团锦簇,满洲贵族婚礼的一应仪注,皎然揭诸眉睫之下。
39、定元旦、冬至、皇帝万寿为三大节及其仪注。故回族上述三大节日一般每三年提前一个月。
40、以参禅代仪注,赐爵泾阳县男。
41、其书本有注,《史记》、《汉书》注中所引“汉仪注”者即是。
42、每遇天礼,当事诸军及行事官从人等,于朝服法物库、尚衣库、新衣库借出法物衣、仪注衣等,礼毕归还。
43、寻以修谒陵仪注功,加开府仪同三司。
44、则天将拜洛及享明堂,皆别受制,共当时大儒祝钦明、郭山恽撰定仪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