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见造句,邪见拼音,邪见什么意思
邪见:xiéjià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佛教指无视因果道理的谬论。泛指乖谬不合理的见解。《大乘起信论》:“所谓不杀、不盗、不婬、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綺语,远离贪嫉、欺诈、諂曲、瞋恚、邪见。”《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邪心不要乱施程,邪见直须旋改更。”清沉大成《读<通典·职官>》:“末摩尼法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誑惑黎元,宜严加禁断。”
1、或时移转者,谓于此位,往余生处强缘现前;如得第四静虑起阿罗汉增上慢比丘,彼地中有生时,由谤解脱邪见故,转生地狱中有。
2、若广说之,凡流邪见疑惑不信。
3、谓自身内证圣智法空,离诸邪见熏习之过。本书被誉为“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圣经”。
4、信邪见,豹头枕以辟邪,白泽枕以去魅,作伏熊枕以为宜男。
5、一百龙树菩萨力挽狂澜,将各种讨伐邪说、遏恶扬善的理证广为传播,使荒谬邪见遭到了致命的迎头痛击,终致奄奄一息,甚而一蹶不振。
6、其重禁者,不外杀盗淫妄邪见五事。
7、若轻律者,定属邪见,非宗匠也。
8、理障,谓邪见等之理惑障正知见者,相当于所知障。
9、及身见邪见边见见取不能远离。
10、凡造五逆罪(杀母、杀父、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及十重罪(杀生、偷盗、淫邪、妄言、恶口、绮旖、两舌、贪欲、嗔恚、邪见等),死后必坠于阿鼻地狱,以“五事业感”(趣果无间、受苦无间、时无间、命无间、身形无间)。
11、三邪见稠林谓外道凡夫。
12、愚痴邪见即是自造恶业;懒惰懈怠就是自毁前程;自怨自艾终究于事无补;怨天尤人只会更加坏事。
13、次说如来与轮王出世甚难,辟支、罗汉出世亦难,作恶与不造善二法烦恼,邪见不可贵,正见可贵,阿难念欲无厌,佛为说顶生王因缘,说善恶二种知识,周刘盘特及舍利弗化世典婆罗门,提婆达兜劝太子弑父,佛说尊者应行正法等,共十一经。
14、复次此十四难是邪见非真实,佛常以真实,以是故置不答。
15、【空见】1.拨无因果的邪见。类似的性骚扰在日本司空见惯。
16、龙树菩萨力挽狂澜,将各种讨伐邪说、遏恶扬善的理证广为传播,使荒谬邪见遭到了致命的迎头痛击,终致奄奄一息,甚而一蹶不振。
17、令诸众生于外道法不起邪见。令诸众生悉皆知有如来智慧德相。
18、连我也哭哭啼啼,怨天尤人,束手待毙,那么全部货物、牛群及所有人都要完蛋。愚痴邪见即是自造恶业;懒惰懈怠就是自毁前程;自怨自艾终究于事无补;怨天尤人只会更加坏事。
19、比如“无毒不丈夫”就是邪见。
20、〔五、□重散乱〕,谓修善法时,起我、我所执,及我慢等邪见,由此邪执□重力故,所修善法,永不清净,是名□重散乱。
21、不生边地邪见诸恶律仪下贱族中。
22、劫浊”指末法中天灾人祸频生,仿佛大自然之定律变得大乱似的;“见浊”指在末法中,与正法相违矛盾之邪见充斥世间;“烦恼浊”是指末法中之众生贪嗔痴极重而增长;“众生浊”是指末法中之众生不信因果善恶、不忠不孝等普遍现象;“命浊”是说末法期中众生横死、短命、夭寿之现象多见,这是因为众生之不善共业所致。
23、他在不同的尸陀林中,为有缘的人与非人宣说了种种殊胜法门;对无缘的对佛法有邪知邪见的鬼神,以忿怒金刚的形象全部降伏。
24、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贪、?、痴等,皆猛利故,造作杀生,或不与取,或欲邪行;或虚诳语,或粗恶语,或离间语,或杂秽语;或贪,或?,或复邪见十恶业道;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烦恼,悉皆销灭,远离十恶,成就十善,于诸众生,起慈悲心及利益心。
25、众生许多愚言愚行、邪见邪行、不如法行,率皆如是:不能如法修行(所谓“法随法行”),而破法、毁法、坏法,却自以为高,以此自傲,这在法相上称为“邪慢”。
26、其中,十恶业道(das/a^kus/alakarma-ma^rga),即(1)断生命(pra^n!a^tipa^ta),(2)不与取(adatta^da^na),(3)欲邪行(ka^ma-mithya^ca^ra),(4)虚诳语(mr!s!a^va^da),(5)离间语(pa^rus!ya),(6)粗恶语(pais/unya),(7)杂秽语(sam!bhinna-prala^pa),(8)贪欲(abhidhya),(9)嗔恚(vya^pa^da),(10)邪见(mithya^-dr!s!t!I)。
27、愚痴是无明,迷昧,没有智慧,对事理无所明了,不能辨别是非,不信因果法则,固执邪见,无正见正信,胡作乱为。
28、而在此则为:贪爱及邪见之义。
29、时,曾于宝藏佛前,誓愿于己成佛时,袈裟能成就五种功德:一佛弟子虽犯种种邪见,然若能敬心尊重袈裟,必可达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之果位,得不退转;二天龙、神、鬼、人及非人,若能恭敬袈裟,则可于三乘解脱道上,得不退转;三若有鬼神、诸人,为饥渴、贫穷等所迫,得袈裟小块乃至四分,即可饱含充足;四若众生共相冲突,起怨贼之想,如念及袈裟之神力,便生慈悲之心;五若持有袈裟小块,恭敬尊重,则一旦在兵阵,常得胜于他人。
30、后随军开拔至东省,终日练习马术,暇时即习字读书,不识不解者,往求教於师爷,如此年余,虽为记问之学,然胜似读书数载者,一切公文函件,皆能书写。德指德行,德行以行专解深,行解相资为主,要之,行而不解,增长无明,解而不行,增长邪见,有的人重解而轻行,故成记问之学,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31、--相当于“忍可”的“忍”,是对起无明、邪见的顺逆诸缘而言。
32、如此,而是他的心念非常细微,意识中的法尘就是无所有的法尘。包括意根对法尘所起的各种邪见,以及其迷恋于现在事理的烦恼。
33、十守恶邪见谓诸有情。
34、平生浸淫佛教典籍,极其玄旨,立正法,摧邪见,高论清举。
35、心被无尽的妄念波浪淹没,而将现实错分为:主观/客观,自我/他人,空/有,生/死,这种分别心产生了邪见? ?感情、贪欲、执著的牢狱。
36、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贪嗔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佛说是入渐次成就,求善知识,不堕邪见,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则不能入清净觉海。
37、尚愿国安民丰时和岁稔,愿真风丕阐道化兴行,愿凶恶化贤邪魔归正,愿兵刑罔措圄空闲,愿沉滞升迁冤仇和释,愿参玄学者入道成真,愿历劫种亲俱皆超度,愿历世师友同证真常,愿所有眷缘增崇福慧,愿所伤物命早生入天,愿绝食酒荤不相杀害,愿持身端正不履邪淫,愿悉破悭贪悉除险峻,愿言无狂妄行贵真诚,愿弱已饶人潜忍仇怒,愿慈心下?恭敬一切,愿不堕边夷不随邪见,愿结交仙友栖集清虚,愿智慧开明神通恢廓,愿广行方便普济群生,愿永断执迷成归至道,尘劫有尽我愿无穷(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