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造句,正史拼音,正史什么意思
正史:zhèngshǐ 基本解释:[historybookswrittenisbiographicalstyle]指官修的纪传体史书,如《史记》、《汉书》等二十四史●详细解释:1.指《史记》、《汉书》等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清乾隆年间诏定二十四史为正史,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称二十五史。《隋书·经籍志二》:“今依其世代,聚而编之,以备正史。”清冯桂芬《<明纪>序》:“史家分纪传、编年二体,而纪传为正史。”胡适《论短篇小说》:“又如《水浒传》所记宋江等三十六人是正史所有的事实。”2.有以纪传、编年二体并称正史的。参见《明史·艺文志》。3.考订历史。唐王绩《游北山赋》:“察俗删诗,依经正史。”★◎正史zhèngshǐ[historybookswrittenisbiographicalstyle]指官修的纪传体史书,如《史记》、《汉书》等二十四史★正统的史书。多仿《史记》、《汉书》以纪传体写成。如《二十五史》。【造句】民间流传的稗官野记,多与正史有所不同。★《史记》、《汉书》等纪传体的史书,如二十四史。《隋书.卷三三.经籍志二》:「自是世有着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作者尤广。一代之史,至数十家。」
1、当代历史学界也在采用文化人类学的这种研究方法对正史和秘史进行广泛的研究。
2、为纪念济南解放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济南地区第一部官修正史《济南通史》古代卷和近现代卷10日正式在济出版发行。
3、《致命文字》搜集整理了大量散落于正史、野史中的记述,书中不仅有史祸、诗祸、策试祸,还有谏疏祸、著述祸以及大规模的禁书、毁书事件;事件主角不仅有史官、文士、诗人、书生,甚至有胡写乱涂的疯子;事件结局不仅是遭贬谪、监禁、流放、鞭笞,更有枭首、腰斩、戮尸、灭族……逐一揭秘近3000年来文字冤狱背后鲜为人知的事件真相。
4、长沙走马楼出土的吴简,为这一正史的完备提供了新鲜的血液。厅两厢是鸳鸯房,后院筑有木构二层“走马楼”和假山、花圃。
5、统治者做了坏事,要瞒是瞒不了的,正史不传,还有野史,“流芳”还是“遗臭”,历史自有公论。
6、唐?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姚思廉]弥历九载,方始毕功,定为《梁书》五十卷、《陈书》三十六卷,今并行世焉。
7、正史之外的是:野史、外史、别史、杂史、秘史、艳史古籍。
8、碑文详述了朱载?世系、生平和学术成果,是研究朱载?学术思想的重要文献资料,对纠补正史之漏误有重要的价值。
9、高阳公主深得太宗器重正史亦有佐证,高阳公主的驸马房遗爱以主宠“故特承恩遇,与诸主婿礼秩绝异。内容包括:隋东西两京修建工程诸主事人、大兴外郭城筑成时间辨误、兴艺坊本名弘艺、敦化坊本名隆化等。
10、该文通过对明清之前陕北地区农业经济开发的回顾,利用明清时代的正史,同时广泛搜罗大量的明清笔记文集以及方志资料,对明清时期陕北地区的农业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进行了论述和剖析。
11、碑文追伤痛爨氏渊源及本人的生平事迹,可补正史之不足。
12、该书不受“正史”的局限,旁搜博采,取材范围广泛,不免有琐细、猥杂之病。
13、据中国正史记载,商朝的末代统治者,一位暴君最终被边疆部落的首领“周”推翻了,“周”部落位于现陕西省的渭河流域。
14、杂传因作者率尔而作,不在正史,离史独立,其传主形象反较真实。
15、中国的二十六史,即所谓“正史”,简直飞象过河兼鬼话连篇,顺调分子听啦,一定义愤填膺,痛不欲生。
16、一百、向他们征集“活资料”,对于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说明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订正史料中存在的误讹,具有重要意义。
17、在正史上只有寥寥数笔的昭君出塞形成了绵延千年的文脉,历代以昭君为题材的文学创作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学现象,笔者称之为“昭君文学”。
18、认为当时所传的史实误谬颇多,真实的情形常常过了一段时期之后,便走了样,必须制订正史。
19、王新禧,福建福州人,写作多年,在各大报刊发表文字近三百万字,出版书籍有《妖非妖》系列、《宛若梦幻:日本妖怪奇谭》,翻译有日本小说《怪谈》、《雨月物语》、《春雨物语》。《春雨物语》是《雨月物语》的姊妹作,共十篇故事,取材全部来自日本正史或野史轶闻,以物语故事为载体,巧妙地融合了真实历史、虚构传奇这两大要素,带有浓郁的寓言和讽世色彩。
20、或者,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就形成了后世通常所说的“二十六史”。《二十六史精要辞典》(上、中、下),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年。
21、我们说中国的《二十六史》,即所谓“正史”,简直飞象过河兼鬼话连篇,顺调分子听啦,一定义愤填膺,痛不欲生。
22、《后汉书·西羌传》作为中国“正史”关于“异族”书写的典型文本,其被解读的过程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
23、其途径主要有四:正史记载;歌曲传唱;小说传讲;文人题味。
24、的变化了,有的消失了,像成群结队翱翔于万里秋空的候鸟一般,呼啦啦地飞来,又急匆匆地逸去,许多重大活动,文字都没有记载,甚至皇皇正史上也尽付阙如。
25、周晖交游广泛,老而好学,所记信而有征,如海瑞事迹、倭寇犯南京等皆可补正史之缺。
26、其《实录》正史未必皆可据,杂史小说未必皆无凭,在高鉴择之。
27、作史修志,所据亦都是所谓“正史”材料,而老百姓流传口头民间的,则统统斥之为“野史”,上不得台盘的。
28、作者当年明月反复分析《明史》等正史史料,以探寻晚明三大著名疑案“打闷棍”、“妖书”及“红丸”的历史真相,并在书中推断出可靠的答案。
29、关于杨救贫的历史,无正史记载。
30、到1910年,罗振玉作《殷商贞卜文字考》,即已指出甲骨文“可正史家之违失,考小学之源流,求古代之卜法”,将考订历史放在第一位了。
31、《四库全书》史部之下又分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官职、政书、目录、史评等十五类。
32、在“反言省乎字例”中,俞氏说“乎者语之余也,读者可以自得之,古文简质,往往有省乎字者。“考其典诰誓命之文,纯深简质,丁宁委曲,为体不同”(《崇文总目叙释?正史类》),“体”指语体。
33、取材于各种正史、野史、传状、文集等200余种,经过作者加工剪裁而成。
34、朱熹、金履祥、商辂所撰的三部纲目体史书包含了元以前的正史,故明末刻书多以三家合刻,而以陈仁锡评阅本最为流行。
35、以《新元史》为“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
36、《三国演义》让徐庶在庞统献连环计时再露了一面,是顺笔加上去的,正史没有记载。
37、与正史相对应的史书是野史、杂史和别史。
38、研究者认为浮丘伯为开创汉代新儒家关键人物,然浮丘伯正史无传,典籍所载,又极零落,翻遍书卷,仍难形成浮丘伯的完整人生,于是从各类风景网站中寻觅浮丘伯仙踪以作佐证,考察浮丘伯对该县历史、人文、民风巨大而深刻影响,整理成文,希有助后来阅者理解志文。境内原始森林荫蔽茂密,飞瀑奇崖相映成趣,宛如银河倾泻的雪花飞瀑,堪称华东第一的望东洋高山湿地,秀美山水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巍巍敕木山麓,涓涓沐鹤溪畔,古往今来,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寻踪踏访,题词赋诗,时思寺、柳杉王、浮丘伯钓台、谢灵运题刻、摩崖“浮伞仙迹”,还有那近代书法家沈尹默留下的《景宁杂诗》24首,秦观、李阳冰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以及飞架群山沟壑间的40多座木拱古廊桥,点滴记录着一页页厚重的历史沧桑,意味深长地向人们诉说着关于山、关于水、关于生命的无限风情。
39、在李渔家世问题上,本文综合正史、别集、笔记、宗谱等多种材料,前后观照,推导出一个清晰完整的结论。
40、此外,《被冤枉2000年的马服子》此文谬误之处甚多,但为节约篇幅,避免跑题之嫌不在历数,希望各位读者参阅正史。
41、我们再联系到当时汉代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什么王祥卧冰、郭巨埋儿等无稽之谈不断见诸正史,那么,我们不得不佩服孔融的胆识了。
42、另外,本丛书不是正史,对历史事件的叙述难免有错讹、误植,甚至故意掩饰之处,希望读者在阅读时注意。
43、这两则关于甘泉宫通天台上的承露盘的记载并不见于正史,而《汉武故事》又属志怪笔记,内容荒诞,多不可信。
44、这一研究可以起到补充正史的作用。
45、在作为帝王将相家谱的正史中,江充因巫蛊之祸以“大奸”而遗臭万年,但他是一位深谋远虑的复仇者活跃在汉武帝的晚年。
46、近代还有人把地方志的功能进一步细化为六条:一是社会制度之委曲隐微不见于正史者,往往于方志中得其梗概;二是前代人物不能登名于正史者,往往于方志中得其姓氏;三是遗文佚文散在某部者,赖方志然后能以地为纲有所统摄;四是方志多祥物产税额、物价等事实,可以窥见经济状态之变迁;五是方志多详建置兴废,可以窥见文化升降之迹;六是方志多详族姓之分合门第之隆衰,往往可与其他史实互证。
47、值得一提的是在正史中,《三国志》是第一个用舸这个字,更是唯一提到走舸这名词的正史。
48、正史既不再为侠士立传,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作者又受当时盛行巫风鬼道、崇尚玄虚清谈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其审美情趣重在搜异志怪、记述名人的言行风貌,很少有人去采录和缀辑流传在民间的侠义人物的故事。
49、介绍正史中艺文(经籍)志的现状及清代的补志情况,并对其特点及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探讨。
50、二十六史指从《史记》到《明史》2 4种正史,加上《新元史》和《清史稿》,共约4 00 0卷左右,标点本总字数约5 70 0万字。
51、野史、杂史、别史虽有史实不确之弊,但往往亦可补正史之阙遗,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52、现在毓?先生正忙着拍摄一部《清宫秘史》的纪录片,该片对和?等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从正史的角度进行论证,还其本来面目;另外,也对故宫里的一些国宝文物进行介绍;“做这样的一部片子,是因为现在‘戏说’的电视剧太多了,小学生们看了电视剧,在历史课上和老师争辩起来,把‘戏说’当做证据,你看,虽然清朝距现在还没有多长的时间,但很多历史事实已经开始混淆了。经过两千多年封建集权君主专制制度的洗礼并改头换面绵延至今的中国,在全球化消费型价值泛滥的大潮中,唯有立在非主流的立场,坚持以独立、自由、批判的视角去重新估衡被欲望所异化的各种价值,还其本来面目,将各种文化现象重新植回到当时的大环境之中重新考察与研究,才有可能破除各种迷信与伪真理的迷雾,拨云见日,激活其对现实实际的指涉价值,对于孔子与儒学及其国学的重新发掘与研究亦是应持此态度。
53、轧筝、奚琴的初次出现,虽未载入唐的正史,但在一些唐代诗歌、音乐笔记中却遗留了诸多痕迹。
54、正史艳称他“才慧夙成”,“有大成之量”。
55、官修正史一本正经,而且多半假正经,粉饰太多,野史则不同,因而记载的历史真相比较可靠,而且较有可读性。
56、清正史文献将这9座寺庙称“外庙”,后俗称外八庙或热河喇嘛庙。
57、正史、编年、实录、杂史、伪史、职官、仪注、刑法、地理、氏族、岁时、传记、目录。丛书内容均为清人所撰,是一部综合性丛书,在《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史部杂史类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