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调造句,侧调拼音,侧调什么意思
侧调:cèdiào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古乐三调中的一调。宋沉括《梦溪笔谈·乐律一》:“古乐有三调声,谓清调、平调、侧调也。王建诗云:‘侧商调里唱《伊州》’是也。”宋王灼《碧溪漫志》卷五:“盖古乐取声律高下合为三,曰清调、平调、侧调。此之谓三调。”张佩纶《论闺秀诗》之十五:“侧调么絃洞九迷,莲花竞许出青泥。”
1、《清朝续文献通考?乐八》:“侧调箫,七孔,八音,底孔律合姑洗为变宫,一孔,仲吕宫;二孔,林钟商;三孔,南吕角;四孔,无射清角(原文误作“清商”);五孔,应钟变徵;六孔黄钟徵;七孔后出,太簇羽,比普通箫多一半音。
2、楚调者,在琴、筝之上,是以“徵、羽、宫、商、角”(5、6、1、2、3)为空弦散声的音曲;侧调者,是“上声促柱”,使原羽弦散声升高为“清羽”,原角弦散声升高为“清角”,以“徵、清羽、宫、商、清角”(5、↑b7、1、2、↑4)为空弦散声的音曲。
3、在乐学研究方面,继1983年发表论文《清、平、瑟调考辩》之后,又经二十年锲而不舍地潜心研究,遂逐步揭开了千古之秘的汉唐清商三调、楚调、侧调之谜。曾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清商三调音阶调式考索》、《论吟猱》、《琴调溯源》、《论五音调》、《古瑟调弦与旋宫法钩沉》等数十篇;1992年曾主办清商乐研讨会;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古琴独奏及琴瑟合奏音乐会,音清韵雅,广受好评。
4、又侗本楚人,多染竟陵之习,其文皆么弦侧调,惟以纤诡相矜。
5、此“长歌”向“哀哭”的转换,在两汉《房中乐》中有“楚调生侧调”的说法。
6、古乐有三调声,谓清调、平调、侧调也。
7、旧有周琼姬事,胡徽之为作传,或用其传作《六幺》。《宫词》之二九:“琵琶先抹六幺头,小管丁宁侧调愁。
8、在汉代被称作“楚调、侧调”之“长歌”与“哀哭”转换的“雍门调”,原是在楚声基础上而来的汉《房中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