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疏造句,章疏拼音,章疏什么意思
章疏:zhāngshū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旧时臣下向君上进呈的言事文书。宋孔平仲《孔氏谈苑·苏轼以吟诗下吏》:“苏軾以吟诗有讥訕,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御史臺差官追取。”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一:“﹝内夫人﹞次见御怀中有文字,问曰:‘官家,是何文字?’帝曰:‘乃臺諫章疏也。’”
1、如‘袖中谏草朝天去,头上宫花侍宴归’,诚佳句也,但进谏必以章疏,无直用稿草之理。如‘袖中谏草朝天去,头上宫花侍燕归’,诚为佳句矣,但进谏必以章疏,无直
2、蒸馏开始不可太快,以免蒸出的氨未及吸收而逸失。时中国贤首章疏久已逸失,幸得义天持来,得以复传。
3、凡所弘通不畜章疏。
4、传》:“臣顷看读陈言,见其尽心竭诚以吐正论者,率皆草泽疏贱之人,况在百僚,岂无为国深忧进章疏者乎?
5、《朱子语类》卷一三二:“蔡京们著数高,治元?党只一章疏便尽行遣了。
6、方俟坐镇雅俗,表率庶官,颐养或乖,腠理生疾,屡陈章疏,乞遂退闲。
7、后到句容赤山真容寺,得到法忍真传,初习天台宗,后改学华严宗,对杜顺著《法界观》和《法藏和澄观》的章疏均有研究。
8、九年,鸿章疏陈盛波功多,复原官。
9、石天柱以此为端,挺身直言,指责武宗终日淫乐嬉游,“外列皇店,内张酒馆”,对朝中大事不闻不问,“章疏置之高阁”;对边塞安危置之不顾,把大批戍边精兵编入锦衣卫,守护皇城;构害忠良,宠信宦宫、义儿等等;提出“消祸本”的良策。
10、明制,外廷臣工章疏经通政使司呈内廷交皇帝阅览后,发至文渊阁,由内阁大学士以皇帝名义拟作批答草稿,用小票墨书贴于奏疏面进呈皇帝,称为票拟,亦称拟票、票旨、条旨、调旨。
11、对於杜顺的法界观、法藏澄观的章疏,均有深湛的研究,是近代华严宗的代表人物。
12、性颇刚僻,经艺史学,非其所长,好自矜炫,多上章疏,文字差误,数数有之,为缙绅所诮。
13、左右参议等官,掌管“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
14、讲《地论》、《涅?》、《华严》、《四分》,皆览卷便讲,目不寻文,章疏本无,手不举笔,而开塞任情,吐纳清爽,洞会诠旨,有若灯焉。
15、负责稽查各部,驳正章疏违误。
16、燕许之笔,最擅表章疏奏;四杰之才,全赖诗赋序铭。
17、五代末,后周世宗,生性不喜佛教,即位未几即下令破除佛教,禁止私自出家,废除无敕额之寺院三万余所,收购佛像铸钱,佛经章疏大半散佚。
18、职官志二》:“通政使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
19、每门多录明代章疏,连篇累牍,又似乎故事。
20、不得真诠,谁解深谛?像观灌之?祭,误为盥手;豕牛之牙牿,以为畜牧。”《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得大臣章疏,必焚香盥手而读之。
21、中国明代中央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的官署。
22、于是台省劾世龙并及承宗,章疏数十上。
23、又博究经论,精通涅盘,常恨古人章疏之判断有不允当者。
24、抄发章疏,稽察违失,以备顾问应对。
25、明代中央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的官署。弘治改元,选老成司封驳,授绅户科给事中。
26、方轸《论蔡京章疏》云:“数年间,行盐钞法,朝行夕改,昔是今非,以此脱赚客旅财物。
27、先帖文,乃案章疏,试墨策十道。
28、先帖文,乃案章疏,试墨策十道……后明经停墨策,试口义并时务策三道。
29、及启之,则皆群臣乞留?章疏也,?甚感惧。
30、是年九月,与重源同船返日,携回天台新章疏三十余部,共六十卷,以及天台时彦的书信,呈赠天台座主明云僧正,僧正赞叹:「子于支那揄扬台教,实我国之光华也。
31、上章疏,披览甚喜,谕曰:‘已于第六等授卿官。
32、献章疏者更相是非,备顾问者互有憎爱。
33、据《清朝文献通考》卷82载,通政司“掌受内外章疏,臣民密封申诉之事,凡在外之题本、奏本,在京之奏本,并受而进之于朝,核其不如式及程途稽限者。
34、他最初学习天台后改华严,对于杜顺和尚的法界观,及法藏、澄观诸师的章疏,均有深入研究,可谓近代华严宗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