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纪事造句,词林纪事拼音,词林纪事什么意思
词林纪事:cílínjìshì 基本解释:词话集。清代张宗fe43撰。二十二卷。书中收录了唐、宋、金、元共四百二十二位词家的词作及有关故事,采录颇丰,并作了大量考证和评论。●详细解释:词话集。清代张宗fe43撰。二十二卷。书中收录了唐、宋、金、元共四百二十二位词家的词作及有关故事,采录颇丰,并作了大量考证和评论。★书名。清代张宗橚撰,二十二卷。收录唐、宋、金、元的词坛故事,并有考证、评论附于词后。共收词家四百二十二人,徵引丰富,末附张炎《乐府指迷》、陆韶《词旨》和许昂霄《词韵考略》。
1、文天祥的词“气冲斗牛,无一毫毒靡之色”,《词林纪事》,凝聚了他对于生活、情思的感受和他的人格的结晶。
2、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3、’”(《词林纪事》卷四引)。
4、无论是异香的桂花,或“纷纷如烟雾,回旋成穗,散坠如牵牛子,黄白相间,咀之无味”(《词林纪事》)卷一引)的桂子,一向是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
5、《词林纪事》为二十二卷,非三十二卷。
6、《古今词统》、《续选草堂诗余》、《词综》、《词谱》、《词林纪事》、《全唐诗》等本均作“思难禁”。
7、清乾隆后期张思岩等编撰的《词林纪事》,尽管雍正本问世已50余年,但它仍认为此词为文天祥之作。
8、词话汇编则有清代张宗啸的《词林纪事》、近人唐圭璋的《词话丛编》等。
9、此词之所以深受后人称道,以为“堪与《雁丘》(指元好问《摸鱼儿》词)作并传”(张宗?《词林纪事》引《乐府纪闻》),首先得力于大名民间所传之事的奇特,但更重要的是由于词人表现技巧的完美。
10、《词林纪事》引),“任古书中理语、?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刘熙载《艺概》)。
11、清张思宕、宗棣所辑《词林纪事》也说牛峤是“唐宰相僧孺之后。
12、顾徐?《词苑丛谈》、张宗?《词林纪事》、冯金伯《词苑萃编》中,俱未引及。
13、张宗?《词林纪事》中说:“东坡诗:‘樽前点检几人非’,与此词结句同意。
14、(张宗?《词林纪事》引)这就说明,它是一首“怨艾词”,一首“牢骚词”。
15、张炎既“大段瓣香白石,亦未尝不转益多师”(《艺概?词曲概》),对于词坛先辈的各种长处,多所采摘,又“能以翻笔、侧笔取胜”(《词林纪事》卷十六引),“研究声律,尤得神解”(《四库全书总目》)。
16、《词林纪事》卷十一引《词统》云:“去国离乡之感,触绪纷来,读之令人於邑”(於邑,通呜咽)。其诗词作品,在金、元之交有一定的代表性,后人所编《元诗别裁》、《词林纪事》都选有他的作品。
17、《词林纪事》卷十一引《词统》云:“去国离乡之感,触绪纷来,读之令人於邑”(於邑,通呜咽)。
18、《词林纪事》选词二首。
19、据《词林纪事》载,这首词为作者送别李之问归来后所写。
20、(《词林纪事》卷十二引)这个评论是较客观的,实为“知人”之论。
21、《词林纪事》卷五引《林下词谈》云:“子瞻在惠州,与(侍姬)朝云闲坐。
22、黄庭坚云:“晋卿(王诜字)乐府,清丽幽远,工江南诸贤季孟之间,”(《词林纪事》卷五引)以这段评语来衡量此词,也颇为恰切。
23、(《艺概》)但也有人认为他的词“直致近俗,乃效稼轩而不及者”(《词林纪事》引《历代诗余》录张炎语);“纵横排宕,亦颇自豪,然于此事究非当家”(《四库全书总目》)。
24、更因为,陆游,一位铁马金戈入梦来的爱国诗人,气冲斗牛之间,仍不乏小楼春雨深巷杏花的意境与情怀。文天祥的词“气冲斗牛,无一毫毒靡之色”,《词林纪事》,凝聚了他对于生活、情思的感受和他的人格的结晶。
25、《词林纪事》卷五引《林下词谈》云:“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
26、《词林纪事》引楼敬思语,说姜白石词“能以翻笔、侧笔取胜”。
27、’”后来清人张彝所辑的《词林纪事》中考证《冷斋夜话》并无此言。
28、著有《印存初集》、《印存玄览》、《胡氏篆草》《词林纪事》等书,刻有《六书正》、《千文六书统要》、《牌统孚玉》、《古今诗余醉》、《诗谭》等。
29、所著《续宋书》、《德?日记》、《填海录》、《东海集》、《词林纪事》等书,惜已失传。
30、张宗?《词林纪事》引范文白语曰:“此公乐府中最得意者”,确实不假。
31、主要著述有:《我国引进番薯的最早之人和引进番薯的最早之地》、《广东荔枝小史》、《词林纪事、词林纪事补正合编》、《词林纪事补正》、《自力斋文史农史论文集》、《邓云霄诗文集》、《东莞诗录》、《宋东莞遗民录?胜朝粤东遗民录》、《琴轩集》、《张家玉集》、《石屏遗集》、《壮其遗集》、《东莞诗词俗曲研究》、《尘封的璞玉》、《可园张氏家族诗文集》、《东莞飞雪》、《东莞沿革》、《永乐大典中的东莞资料》、《莞旅中学的筹备与开办》、《张其淦和他的诗》、《岭南从述及其作者东莞人邓淳》、《四库全书收莞人著述仅一种》、《东莞历代人口》、《藏书家伦哲如》、《清末东莞割县置厅的一段史实》、《南雄珠玑巷氏族南迁对东莞的开发》、《邓尔雅其人其诗》、《张穆画现存考》、《东莞在明代的人才与教育》、《明崇祯十年的虎门中英之站》、《明代佛朗机首先仿制于虎门白沙》、《张穆东溪草堂居址考》、《却金坊记》、《却金亭碑记》、《东莞木鱼歌初探》、《从东莞诗词看宋以来莞城的水陆变化》、《读莞人著作札记》等。
32、《词林纪事》引《词统》云:“去国离乡之感,触绪纷来,读之令人於邑。
33、前人对姜夔在词史上的地位评价甚高,誉为“如盛唐之有李杜”,“文中之有昌黎(韩愈)”(《词林纪事》引许昂霄语),“词中之圣”(《七家词选》),或有偏爱之处。
34、《词林纪事》偶亦为小词,清澹可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