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甲造句,太甲拼音,太甲什么意思

太甲:tàijiǎ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星名。即太乙。唐王勃《益州夫子庙碑》:“华盖西临,藏五云於太甲。”唐杜甫《大历三年春将适江陵漂泊》诗:“五云高太甲,六月旷摶扶。”仇兆鳌注引严羽《沧浪诗话》:“太甲,即太乙。甲乙相近而误用也。”一说,“华盖在旁六星曰六甲,分阴阳而配节候。太甲,恐是六甲一星之名。”见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明梅鼎祚《玉合记·奏凯》:“平鼠寝易如翻掌,云高太甲映明堂。”★人名。商王,汤之孙。既立,纵欲无度,伊尹放逐于桐,居三年,太甲悔过向善,能修德,伊尹迎归,百姓以宁。见《书经.太甲中》。书经篇名。分上、中、下三篇。

1、太甲上》:“天监厥德,

2、否定说认为,所谓伊尹放太甲于桐宫是为了教训太甲的说法,掩盖了历史真相。

3、在太甲,时则有若保衡。

4、伊尹称赞太甲悔过自新。

5、昔太甲还位,伊不自疑。

6、实际情况是伊尹废太甲篡位,后太甲潜出桐宫杀伊尹,夺回了王位。

7、有无名子作诗嘲之云:‘成汤为太甲,宣圣作周任’”云云。

8、复归于亳,相汤,汤崩传至太宗太甲。

9、太甲在位三十二年以四年甲子铸。

10、《书?太甲上》。

11、伊尹时刻关注着太甲在桐宫的所作所为,他的行动早己有人报告给伊尹了。

12、汤去世后,历辅外丙、仲壬,及太甲。伊尹将太甲放逐到桐宫,以使其悔过。

13、如果苛刻一点说中间还有一个国君“太甲”,因“颠覆汤之典刑”,被伊尹放逐于桐宫。

14、《书?太甲上》:“旁求俊彦,启迪后人,无越厥命以自覆。

15、太甲被放逐到了桐宫,祖父商汤的坟墓与他朝父相伴。《纪南陵题五松山》诗:“桐宫放太甲,摄政无愧色。

16、太甲元年,伊尹为谏训太甲,作了《伊训》、《肆命》、《徂后》。

17、以后太甲潜出桐宫,杀了伊尹。

18、太甲即位三年,因为暴虐无德而被伊尹放於桐宫。

19、②伊尹是开国元老,辅助汤建立商朝,并连续辅佐5位君王,分别是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所以说是五朝元老。

20、尚书卢植曰:“案尚书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之桐宫。

21、《书?太甲》天监厥德,

22、【出处】《书?太甲下》:“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

23、《书?太甲中》:“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

24、太甲在桐宫三年,悔过自责,伊尹又将他迎回亳都,还政于他。

25、太甲在桐宫住了三年,悔过自责,重新向善,于是伊尹又迎接他回到朝廷,把政权交还给他。

26、3年后,太甲悔过,复得其位。

27、《太甲中》:“皇天眷佑有商。

28、《书?太甲中》:“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

29、殷太甲,在位三十二年。

30、【出处】《书?太甲中》:“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

31、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伊尹迎回太甲而授之政。

32、所以“伊尹放太甲”足以说明商初“母党”和辅政大臣力量之强大。

33、出处《尚书?太甲上》:“旁求俊彦,启迪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