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戍造句,镇戍拼音,镇戍什么意思

镇戍:zhènshù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镇守,戍守。《三国志·吴志·陆凯传》:“夫夏口,贼之衝要,宜选名将以镇戍之。”唐刘禹锡《武昌老人说笛歌》:“往年镇戍到蘄州,楚山萧萧笛竹秋。”《元典章·兵部一·逃亡》:“窝主隣佑人等不以镇戍军情为重,隐留在家宿食,不行出首。”2.指驻防军的营垒、城堡。《北齐书·元景安传》:“时初筑长城,镇戍未立,突厥强盛,虑或侵边。仍詔景安与诸军缘塞以备守。”宋吴淑《江淮异人录·司马郊》:“修默避之,先往,至一镇戍,方息於逆旅,郊续至。”

1、镇戍军,负责镇守全国各地。

2、并多省罢,惟军事活动频繁的地区尚存,以统州、县、镇戍。

3、的中军、地方的镇戍兵及州郡兵等其他军队。

4、镇戍于淮河以南的汉军诸万户及新附军等,则直接由行省管辖。

5、元朝的正规军分为宿卫和镇戍两部分。

6、子馥受使检覆,因辨山谷要害宜立镇戍之所。

7、东部边缘,逢西藏有事,即可就近入藏,以尽镇戍边疆的职责。

8、寂昼夜驰抵平阳,镇戍皆没。

9、崇时归晋,为镇戍所拘,指为游寇。

10、太康元年(280年)正月,杜预向江陵,王浑出横江,攻吴镇戍,均所向克捷。

11、镇戍兵是为保卫边防而设置的。

12、分诸氐、羌为二十部护军,各为镇戍,不置郡县。

13、的宿卫军和镇戍军中都有专由党项人组成的“唐兀军”。

14、军队依承担任务的不同,区分为宿卫和镇戍两大系统。

15、《旧唐书?舆服志》:“武弁,平巾?……领左右太子诸坊诸率及镇戍流内九品已上服之。京邑诸坊,大者或千户、五百户,其中皆王公卿尹,贵势姻戚,豪猾仆隶,?养奸徒,高门邃宇,不可干问。

16、北魏统治扩大到中原以后,军队分为中兵、镇戍兵和州郡兵。

17、所以,伊利汗国可以说是由宗王镇戍演变而来的。

18、二年,率众筑平陇、卫壁、统戎等镇戍十有三所。

19、隔岸对立,从前曾有镇戍。

20、如北魏的兵户制和镇戍兵制,西魏、北周的府兵制。

21、以选为北镇戍兵,稍立功效。

22、继陈便民一十五事,其略曰:并行省,削冗官,钤镇戍,拘官船,业流民,录故官,赃馈遗,淮浙盐运司直隶行省,行大司农营田司并入宣慰司,理讼勿分南北,公田召佃仍减其租,革宋公吏勿容作弊。

23、唐刘禹锡《武昌老人说笛歌》:“往年镇戍到蕲州,楚山萧萧笛竹秋。

24、秦得倚、孙守廉,后来都成了镇戍一方的大将。

25、六镇民变后,北朝的镇戍专管军事,不再具政区性质。

26、白早生之反也,梁遣来援,因此缘淮镇戍,相继降没。

27、《旧唐书?舆服志》:“武弁,平巾?……领左右太子诸坊诸率及镇戍流内九品已上服之。

28、唐张说《幽州新岁作》诗:“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宋书?松滋侯子房传》:“今王化帖泰,宜辨忠邪,涓流不壅,燎火难灭。

29、辽朝的地方镇戍军,主要是部族军和五京州县汉军、渤海军。

30、还有镇戍制,于重要的军事要地设镇。

31、《关于元代镇戍江淮的蒙古诸王》,《安徽史学》1990年1期。

32、但使镇戍连接,烽候相望,民虽散居,必谓无虑。

33、镇戍军中置,位在参将之下,率游兵往来防御。

34、镇戍分上中下三等。

35、傥镇戍有三年之备,则敌人不敢动矣。

36、镇戍,因为犯了法,就逃跑到南宋。

37、北魏统一华北后,军队分为中军、镇戍兵和州郡兵。

38、地方的镇戍兵、州郡兵仍然存在,它们都不属于府兵系统。

39、时萧衍遣兵侵轶徐兖,缘边镇戍,相继陷没。镇戍于各地的色目军变多被列入蒙古军编制。

40、元代,镇戍中原和漠北等地的蒙古军和探马赤军,直属于朝廷枢密院。

41、舆服志》:“武弁,平巾?……领左右太子诸坊诸率及镇戍流内九品已上服之。

42、缘边镇戍,充实者寡,边民流散,多未附业。

43、镇戍防人主要由府兵充当。

44、蜀地险隘,镇戍无隙,怎可轻信浮言,遽动大众!

45、征讨、镇戍、训练等则听命于兵部。

46、以后,内地都督府并多省罢,惟军事活动频繁的地区尚存,以统州、县、镇戍。

47、必造祸源者,北边镇戍之人也。

48、勒又遣精骑万人距逖,复为逖所破,勒镇戍归附者甚多。

49、但使镇戍连接,烽候相望,民虽散居,必谓无虑”(《隋书?贺娄子干列传》)。

50、传》:“时初筑长城,镇戍未立,突厥强盛,虑或侵边。

51、派兵接应撤出安西四镇戍兵(据出土《汜德达告身》)。

52、按其军事职能,包括朝廷行宫宿卫军和地方镇戍军两大系统。

53、元统一后?即以蒙古?探马赤军镇戍河洛?山东?据全国腹心重地?“与民杂耕?横亘中原”?以监视汉人?江南地区?则遣中原汉军分戍诸城及要害之处?与新附军相间?藉以防范南人。

54、镇守全国各地的是镇戍军。

55、的军队主要有宿卫诸军、镇戍诸军和屯田诸军这三大部分。今自沧之秦,绵亘数千里,无山河之阻,独恃州县镇戍尔。

56、诏赐天下镇戍将士布帛各有差。

57、清朝绿营系沿袭明朝,分省建置,其主要任务是镇戍地方。

58、此类镇戍多分布在中部和南边地区,孝文帝时多改为州或郡。

59、十六国姚秦时为镇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