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锋造句,选锋拼音,选锋什么意思
选锋:xuǎnfē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古代指挑选精锐的士兵组成的突击队。《六韬·武锋》:“凡用兵之要,必有武车、驍骑、驰阵、选锋。”《孙子·地形》:“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宋岳飞《奏颍昌捷状》:“贵遂令踏白军统制董先、选锋军副统制胡清守城。”《明史·戚继光传》:“又置輜重营随其后,而以南兵为选锋,入卫兵主策应,本镇兵专戍守。”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三章第三节:“这次起义……从各省调集大批优秀骨干,并组成有工农群众参加的一支数百名的‘选锋’(先锋队、敢死队),担负发难的重任。”2.指某种事物的先驱。宋杨时《观梅赠胡康侯》诗:“欲驱残腊变春风,惟有梅花作选锋。”
1、数月后改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上书朝廷,疏陈六事:练兵、葺械、选锋、修城、重权、严管,并极力加以振刷,使禁军的军容、军纪、军风大为改观。
2、宋策选锋军有六寨,其一驻斜桥。
3、1911年黄花岗之役,黄负责选锋队第五队,攻警署兼守大南门。
4、七月二十三日,选锋军统制李道攻占唐州。
5、五年,累迁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安远军承宣使,选锋统制。
6、从此?两官厅称“选锋”?而十二团营被称为“老家”。
7、滇回乱,以堡长从军,充选锋。
8、成梁率选锋驰二百里,逼其营,攻破之。
9、南宋城郊驻五军,曰踏白、推锋、选锋、策选锋、游奕。
10、诏隶岳家军,任选锋军统制。
11、选锋学识渊博,素为历任知府所器重。
12、右军、中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水军和背嵬军等十二军。
13、大兵军少而精,无非选锋。
14、劳培臂缠白巾,手执枪械,腰挂炸弹敷枚,在黄兴的率领下由小东营疾出,冲向两广总督署。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带领“选锋”120余人,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吹响海螺,直扑督署。
15、并组织“选锋队”(敢死队)作为起义中坚力量。
16、策选锋军骑兵也。
17、屯驻大军下有军?将等编制?各军有前军?右军?中军?左军?后军?游弈军?选锋军?踏白军等等番号?设统制和统领。
18、选锋”之外,加设放火委员,预备临时放火,扰乱清军军心。初为策选锋军骑兵,公元1205---1207年(开禧)
19、民国33年(1944),选锋在大坪病逝。
20、后来升河北总管司辟选锋军统制。
21、秦选锋,教科室主任,负责学校教育科学研究的管理工作。
22、二十八年(1902),选锋参加福建乡试,中式第二十三名举人。
23、风语无痕,原名吴选锋,男,福建人氏。
24、公生西边,长?陇蜀梁宋间,熟悉敌情至山川险易、兵马强弱如指掌,因上恢复之策于朝时,当轴者方主和议,虑公矛盾以事,降平海军承宣使,公居丹丘从容暇豫,与惨政钱公端礼贺,公允中两府曹公勋、郡守萧公振日为?酒之乐,徜徉于泉石间,无闲废色,时?壑朱公敦儒亦居是邦,?公每有胜致朱必以诗词纪之,如是者十馀年,会时宰物故,太上皇帝知公被黜非辜,召还,复宁国军节度使殿前司右军统制,?馀改选锋统制,殿帅杨和王存中奏太上曰:“以李显忠才气,岂宜处之偏裨。
25、身披双层甲的白甲兵正冲陷阵,把明军打得步步后退,后金军的骑兵也开始轮番冲击,选锋营正在用人命为救火营争取时间。
26、《卫公兵法》还列举了将帅不善于统兵作战的十大失败因素:“军中有贤能而不能用者败;上下不相亲而各谈己长者败;赏罚不当而兵士多怨者败;知而不敢击,不知而击之者败;地利不得,而卒多战?者败;劳逸无别,不晓车骑之用者败;觇候不审而轻敌懈怠者败;行于险道,而不知深沟绝间者败;阵无选锋,而奇正不分者败。
27、太上然之,升选锋都统制,赐田六十顷。率领的“选锋队”。
28、玄甲军也可以认为是选锋的一种。
29、《靖康小雅》:招安巨寇杨志为选锋,首不战,由间道径归。
30、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31、时人称为“选锋”。
32、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之役,参加黄兴的选锋队,攻打两广总督府。
33、三?二九广州起义一战中,他是120名“选锋队”队员之一。
34、出处:明?杜睿《初闻灯船鼓吹歌》:“船中百翁梁溪酒,胆大心雄选锋手。
35、邀至广州,任“选锋”。
36、又以京营选锋五千护廷弼行。
37、军志曰:“兵无选锋曰北”。
38、」这时八字军所部选锋、游奕两军及老稚辎重,相去尚远,刘?遣骑接应,半夜四鼓乃至。
39、樵苏既断,发屋掘鼠为食,得间,辄出选锋击贼。
40、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驰;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41、常为诸军选锋,积功至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