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启造句,密启拼音,密启什么意思

密启:mì qǐ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秘密启奏、启禀。《晋书·贾充传》:“先是 羊祜 密启留 充 ,及是,帝以语 充 。”《云笈七籤》卷四:“ 娄化 乃因后堂道士 殳季真 密启之,帝即命使逼取。”2. 秘密的书函。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辛亥两察之争》:“掌 河南道 御史 张京兆 ,具密啟于吏部尚书 孙丕扬 ,谓 明时 前疏要挟免察。”

1、宋?秦观《代贺签书赵枢密启》:“恭以枢密太中器猷宏博,学术精微,敏识照於未然,奇节见於已试。

2、伯玉因武帝拜陵之后,密启之,上大怒。

3、天麟及吴贞毓、程源等密启称臣于可望,请杀严起恒、金堡。

4、率领的纳粹五人探险小组秘密启程赴藏。

5、先是羊祜密启留充,及是,帝以语充。

6、初,殿中监王毛仲持节抵太原朔方籍兵马,后累年,仍移太原取兵仗,挺之不肯应,且以毛仲宠幸,久恐有变,密启于帝。

7、《晋书?贾充传》:“先是羊祜密启留充,及是,帝以语充。

8、李密启曰:“兵贵奇,不贵众,临敌当以计取。

9、宋秦观《代何提举贺范枢密启》:“入参台省,伫闻折槛之风;外总戎机,寝罢争桑之衅。

10、麾下望丰采争结纳,少所延接,然有才必密启之。

11、南朝齐萧子良《陈时政密启》:“情既有私,理或枉谬。”南朝齐萧子良《密启武帝启》:“威力既举,蚁寇自服。

12、严嵩上密启,“谓必进实臣至亲,欲见其柄国,以慰老境”。

13、乞屏左右,有所密启。

14、宝遇逃者,密启贼形势,规为内应。

15、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

16、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

17、因太子拜陵,密启太祖。

18、意见,把家属留在上海,秘密启程到香港。

19、炳密启王曰:“十年之逋,责偿一日,其孰能堪!

20、文皇发北平,僧道衍送之郊,跪而密启曰:「臣有所托。

21、专政,夜开六门,绩密启会稽王道子,欲以奏闻,道子不许。

22、为行台左丞侯子钦等密启周武请帅,钦等为内应。

23、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

24、在晋阳又通密启,请诛琅邪王。

25、融乃密启,云:“孝演入贼为王。

26、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

27、《代何提举贺范枢密启》:“光膺睿命,进贰中枢。

28、前代所患;密启言事,先臣弗为。

29、璞以任遇既深,有所怀,辄密启施行。

30、俭密启太祖,陈攻取之谋。

31、杞益怒,又密启中书主书过,逐之。

32、胄出入禁中无度,谊密启汝愚,无计防之,乃直面讽?胄。

33、腾知之,密启高祖。墨敕斜封,前代所患;密启言事,先臣弗为。

34、女也,貌不美而甚骄妒,数忿争,密启文宣求离,事寝不报。

35、明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二?辛亥两察之争》:“掌河南道御史张京兆,具密启于吏部尚书孙丕扬,谓明时前疏要挟免察。

36、太后以启示之,昌仪密启太皇太后。

37、太宗立,召还,眷宠尤渥,多密启?赞,官至左司员外郎。

38、等密启周武帝请师,求为内应。

39、’头密启其意,山乃休。

40、光大元年,密启求广州,以观时主意。

41、传》:“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42、’”宋陆游《贺叶枢密启》:“九圣故都,视同弃屣;两河近地,进若登天。

43、墨敕斜封,前代所患;密启言事,先臣弗为。

44、南朝齐萧子良《密启武帝》:“令史奸黠,鲜不容情。

45、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46、开元中进士及第,为李林甫主书记。杞益怒,又密启中书主书过,逐之。

47、三副密启上,言“太子所得地,不如今地于上为吉”。

48、感顾知遇,朝政有未协者,必密启闻,帝手诏褒答。

49、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50、也,忻之密启:临事之日,乞得侍立,手斩二人。

51、乃密启高祖。

52、及晚,密启中门,私趋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