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谈造句,笔谈拼音,笔谈什么意思
笔谈:bǐ tán 基本解释:(1) [conversation by writing]∶用文字交换意见或发表见解(2) [sketches and notes]∶ 随笔记录的著作(多用于书名)《梦溪笔谈》●详细解释:1. 笔记类著作体裁之一种。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自序》:“予退处林下,深居絶过从,思平日与客言者,时纪一事於笔,则若有所晤言,萧然移日,所与谈者,唯笔砚而已,谓之笔谈。”2. 谓书面谈话。 清 王韬 《瓮牖馀谈·新金山少水》:“﹝ 日本 官商﹞遍游内地,与名公卿大夫交,笔谈往復。”《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如今我们拿分纸墨笔砚来,大家作个笔谈。” 柳亚子 《八日迭和左海少年四绝句》:“王孙天国喜能諳,豹隐鸿冥阻笔谈。”★◎ 笔谈 bǐtán(1) [conversation by writing]∶用文字交换意见或发表见解(2) [sketches and notes]∶ 随笔记录的著作(多用于书名)《梦溪笔谈》★随兴书写,不拘文体的笔记文章。如宋朝的沈括着有《梦溪笔谈》。 ★以文字书写代替语言沟通。 【造句】他们总是以笔谈来交换内心的想法。★随兴书写,不拘文体的笔记文章。如宋沈括着有《梦溪笔谈》。以文字书写沟通。
1、成都离汴京路途遥远,铁面御史,匹马只身,带着平生喜爱的一琴一鹤,风尘仆仆地赶去赴任。”宋沉括《梦溪笔谈?人事一》:“赵阅道为成都转运使,出行部内,唯携一琴一鹤,坐则看鹤鼓琴。
2、因为勤学好问才有了沈括举世无双的《梦溪笔谈》。
3、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说:“董源,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气;建业僧巨然祖述董法,皆臻妙理。中国画流派之一,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说:“董源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气;建业僧巨然祖述董法,皆臻妙理。
4、是书欲仿《容斋随笔》、《梦溪笔谈》,而所学不足以逮之,故芜杂特甚。
5、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笔谈
6、对于一个学者,有什么比失去自己经年累月呕心沥血所搜集的资料、撰著的书稿而更痛心的呢!在这场浩动中,道静先生失去了十多年来用心血凝成的一百多万字的《中国古农书总录》、四十多万字的《梦溪笔谈补证》、《南方草木状校录》、《苏沈内翰良方校录》、《沈存中逸著钩沈》(包括《熙宁奉元历》、《灵苑方》、《梦溪忘怀录》、《清夜录》、《长兴集补阙》等)、两度辑录的《熙宁字说钩沉》以及《沈括年谱》、《海隅读书记》等等。
7、清龚炜《巢林笔谈?舅氏春游诗》:“舅氏素简出,得追陪游屐,尤可喜。
8、《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考据言:“北岳谓之大茂山。
9、本组笔谈从农民工群体现代性的获得、国民待遇问题、法律地位和女性群体境遇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0、述评、专论及专题笔谈主要为约稿,但也欢迎来稿。
11、世纪中叶时我国大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表达了对指南针感到匪夷所思,他写道:“磁石之指南,莫可原其理!”。
12、【出处】清?龚炜《巢林笔谈?双忠寺碑文》:“其文足以砭庸针俗,卓识大力,一空当世作者。
13、《笔谈》曰:汉隐帝时,三司使王章每出官钱,以七十七为陌,为之省陌,盖自五代汉始也。
14、文中充满了对明王朝热爱留恋之情,应当指出:《梅花草堂笔谈》在清代流行的版本,已经经过张大复之孙庭贻及钱继章等人校订补编过的,必然流露出流连和怀旧之情,其孙安淳在序言中明确写道:“诸君子师友渊源之类相慕,皆倾心我先大父高风道韵,每出遗文,共相恭订,辄相与叹慕资嗟,流连不置,淳窃私心自悲,更自幸也,夫生遭鼎革,国破家亡,回首玉峰,七叶故庐鞠为茂草,迄无一椽为容俎之地,良足悲矣!
15、清龚炜《巢林笔谈?舅氏春游诗》:“舅氏素简出,得追陪游屐,尤可喜。是时樵牧无声游屐绝,老僧扶杖穷幽讨,山中胜不传山外,武陵难向渔郎道!
16、乌兰夫研究笔谈
17、宋沉括《梦溪笔谈?人事一》:“寇骑充斥,至於城下,人情汹汹……准(寇准)方酣寝於中书,鼻息如雷。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18、《梦溪笔谈?书画》:“益之布置尚能如此,其心匠可知。
19、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讲得更为透彻:“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
20、既有三卷本之别,又有《稗海》中署名为郑景望的《蒙斋笔谈》的混淆。
21、宋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二》:“国朝置天文院于禁中,设漏刻、观天台、铜浑仪,皆如司天监,与司天监互相检察。
22、宋沉括《梦溪笔谈?乐律一》:“幽阴之气,钟於北方,人之所终归,鬼之所藏也。
23、宋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一》:“予占天候景,以至验于仪象,考数下漏,凡十余年,方粗见真数。
24、清阮元《小沧浪笔谈?桂未谷<晚学集>序》:“尝谓为才人易为,学人难为,心性之学人易为,考据之学人难为。
25、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激发学科的理论意识,本刊就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组织了一次笔谈。
26、清龚炜《巢林笔谈续编?姊妹皆晓文义》:“五妹最喜予尺牍,一日妹倩至,偶诵一札无遗句。
27、宋沉括《梦溪笔谈?乐律二》:“二十八调但有声同者即应,若?二十八调而不应,则是逸调声也。
28、宋沉括《梦溪笔谈?器用》:“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不尔则多断折。
29、明代张大复撰,包括《梅花草堂笔谈》十四卷,《昆山人物传》十卷等,此书在乾隆时遭禁,恐怕主要由于《笔谈》。
30、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二:“小松为丁敬身先生高弟,篆隶?笔,实有过蓝之誉。
31、宋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三》:“凡筋生长一尺,乾则减半,以胶汤濡而梳之,复长一尺,然后
32、宋沉括《梦溪笔谈?权智》:“岁久,井?摧败,屡欲新之。
33、明代茶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讲得更为透彻:“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一书出版后,二十岁刚出头的钱锺书撰写了书评,他对书中忽略了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谈》深表遗憾,认为张大复可与张岱媲美。
34、一日董兄演紫微斗数余,把玩六十花甲子纳音为易学一奇,《梦溪笔谈》云:六十甲子分纳五音,十二律纳六十音,甲子乙丑为音,甲子为黄钟,乙丑为大吕,商音属金,故甲子乙丑海中金,其一何以甲子乙丑为商?其二,甲子、乙丑同谓海中金,其意义相同?其三,又何与八卦及十干、五行、方位相会?其四,古之花甲子纳音表,何不见其体系存?其五,六十音分纳十二律与易之卦数不合,何为故?问题引发思考,鸿渐君遂展开旷日持久,艰辛备至之研究,终建立了董氏中华纳音预测学体系,对原发问题作了完美的论述,填补了祖国古文化遗产中易学研究的一项空白。
35、生与死间,软弱的蛮族少主终于拔起了地下的长刀,大辟之刀和狂战士的血第一次惊动东陆。宋沉括《梦溪补笔谈?权智》:“世衡(种世衡)本卖崧(法崧)为死间,邂逅得生还,亦命也。
36、宋沈括《梦溪笔谈?器
37、(闻雪)力戒浮躁写春秋张魁星繁荣长篇小说创作笔谈据报载,从1 99 2年到1 99 4年上半年,长篇小说共出版了近千部,平均日出一部还多。
38、宋沈括《梦溪笔谈?神奇》:“后当为地下职任,事权不减生时,与杨乐道待制联曹。
39、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二》:“所向州县,开门延纳,传檄所至,无复完垒。
40、在沈括于1088年所编写的《梦溪笔谈》中,他曾赞扬宋朝都料匠喻皓所著的《木经》。
41、今期の中華結核と呼吸雑誌は特発性間質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ts、IIP)の専門期であり、関連する論文を載せる以外に、また評論と特別テーマの筆談を載せ、著者が読んだ後にいくつの考えがあり、自分の感想を書きたく、読者と共に議論する。本期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ts,IIP)重点号,除刊发相关论著外,还刊发了述评和专题笔谈,读后有些想法,很想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42、他说明他对《梅花草堂笔谈》的看法:“他?张大复(的文学思想还是李北地一派,其小品之漂亮者亦是山人气味耳。
43、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包拯在担任开封府尹时,有一编民(即今有设户籍者)犯法,依律当杖脊(受杖刑,以木棍打脊背)。
44、辑《文选》三十卷,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不准则,选出上自周代,下迄梁朝各种文体的代表作编辑而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对后世文学创作颇有影响。义的表达手段主要是清谈,而清谈除了有口谈,还有笔谈或是为谈论准备下的文字资料及记录,“义归乎翰藻”之“义”,正是这些文字资料的代表,而非一般性的“意义”或者朱自清所云的典事。
45、【示例】清?龚炜《巢林笔谈》:“虽不免刻画唐突,然亦具见其有雅致。
46、旧见岸老笔谈载骑省?匾之说,近有敷原王季中、彦良,实襄敏诸孙。
47、有几位日本朋友,我和他们根本言语不通,只能用汉字笔谈,却也因下棋而成为朋友。
48、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二》:“宁令受之母恚忌,欲除没臧氏,授戈於宁令受,使图之。
49、曰《汲古丛语》一卷,曰《适园杂著》一卷,曰《陆学士题跋》二卷,曰《耄馀杂识》一卷,曰《禅林馀藻》一卷,曰《陆氏家训》一卷,曰《善俗裨议》一卷,曰《病榻寤言》一卷,曰《清暑笔谈》一卷,曰《长水日抄》一卷。他处理政务主张“内修”、“立本”、“厚伦”,正人心,化风俗;他所留驻的州县,皆“以化善俗为治”;使“上下同心一德,而后平居有所补益,缓急有所倚仗”(均见《宋史》本传),这就是他在本词中发挥议论的思想基础。
50、在他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中,曾对无定河作过这样形象生动的描写,他说:“余尝过无定河,度活沙,人马履之百步外皆动,倾倾然如人行幕上,其下足处虽甚坚,若遇其一陷则人马拖车应时皆没,至有数百人平陷无孑遗者。
51、还将根据不同时期的重点课题以及来稿特点,不定期开设述评、专题笔谈等。
52、宋?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一》:“以二帝道化之盛,始於闺房,则二女当具任姒之德。
53、【出处】清?龚炜《巢林笔谈续编?梅花主人传》:“沈启南先生为作《梅花主人图》,世称神到之笔,惜未及见。
54、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强调湛卢剑是“以剂钢为刃,柔铁为基干”》的钢剑。
55、《梦溪笔谈》:太阴元精,生解州盐泽大卤中,沟渠土内得之。
56、,沈括《梦溪笔谈》也提到:“以新赤油伞,日中覆之。
57、宋沉括《梦溪笔谈?象数一》:“大风折木,云物浊扰,此之谓郁。
58、宋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一》:“后殿引臣寮,则待制已上,宣名拜舞;庶官但赞拜,不宣名,不舞蹈。
59、先后在国内外20多家杂志上发表论文、讲座和专题笔谈385篇,其中31篇被SCI收录。
60、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董源善画,龙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又称“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龙宿郊民图》画的是秋日江南丹碧掩映,华辇之下,歌舞升平,尽管笔法是与李思训多少有关的青绿设色,然而山顶作“矾头”,山坡用“披麻皴”,已发展了李派的体貌。
61、宋沉括《梦溪笔谈?器
62、参据《梦溪笔谈》所记的宋朝一种蹶张的“偏架弩”估算,汉朝强弩的射程可达400米左右。
63、香,指春药;古代尚书郎奏事答对时,口含鸡舌香以去秽,故常用指侍奉君王。在《梦溪笔谈》中说:“三省故事:郎官日含鸡舌香,欲其奏事对答,其气芬芳。
64、宋沉括《梦溪笔谈?神奇》:“世人有得雷斧、雷楔者云:‘雷神所坠,多於震雷之下得之。
65、《儒藏》笔谈,《四川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66、宋沉括《梦溪笔谈?书画》:“恍然见其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之象,了然在目,则随意命笔,默以神会,自然景皆天就,不类人为,是谓活笔。
67、著有《昆山人物传》、《梅花堂笔谈》等。
68、至今已发表论文50余篇,综述、专题笔谈和译文40余篇,内容涉及胃肠道及肝胆疾病各方面。
69、该书由人民日报海外版《华夏文化笔谈》、《龙吟》专栏所载文稿编辑而成。
70、1956年后著有《梦溪笔谈校证》《沈括研究论集》《中国古代的类书》《农书与农史论集》《种艺必用校录》等,并主持《中国丛书综录》《中国科学技术史探索》等书的编辑。
71、三年后周作人写了《梅花草堂笔谈等》一文,给张大复以贬语,捎带着把钱锺书的书评驳回去。
72、月刊,并在该刊逐期发表《故事新编》及《秋斋笔谈》。
73、《梦溪笔谈》宋本今已不存。
74、明陆树声《清暑笔谈》:“书画家不善使墨,谓之墨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