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舆造句,乘舆拼音,乘舆什么意思
乘舆:shèng yú 基本解释:(1) [horse carriage and utensils of an emperor]∶古代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泛指皇帝用的器物(2) [emperor]∶借指帝王迎乘舆,公之职也(3) [horse carriage]∶泛指车马特听乘舆到坐●详细解释:亦作“ 乘轝 chénɡyú”。坐车子。《吕氏春秋·不屈》:“ 惠子 易衣变冠,乘舆而走,几不出乎 魏 境。”《晋书·王忱传》:“ 玄 尝诣 忱 ,通人未出,乘轝直进。”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 石头 等既疲倦,俄而乘舆回。”亦作“ 乘轝 shèngyú”。 1.古代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孟子·梁惠王下》:“今乘舆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 汉 贾谊 《新书·等齐》:“天子车曰乘舆,诸侯车曰乘舆,乘舆等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荡水》:“ 惠帝 征 成都王 颖 ……乘舆顿地,帝伤三矢。” 唐 杜甫 《朝献太清宫赋》:“营室主夫宗庙,乘舆备乎冕裘。”2. 泛指皇帝用的器物。 汉 蔡邕 《独断》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后用作皇帝的代称。《史记·封禅书》:“乘轝斥车马帷幄器物以充其家。” 汉 蔡邕 《独断》上:“天子至尊,不敢渫瀆言之,故託之於乘舆……或谓之车驾。”《新唐书·段秀实传》:“公本以忠义闻天下,今变起苍卒,当諭众以祸福,扫清宫室,迎乘舆,公之职也。” 康有为 等《上清帝第二书》:“以今事言之,吾所以忍割地弃民者,为保都畿,安乘舆也。”3. 泛指车马。 汉 王符 《潜夫论·赞学》:“是故 造父 疾趋,百步而废,而託乘舆,坐致千里。”《南史·范泰传》:“﹝ 范泰 ﹞有脚疾,宴见之日,特听乘舆到坐。”4. 战车。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六:“ 武王 伐 殷 ……乘舆三百,乘甲三千。”★◎ 乘舆 shèngyú(1) [horse carriage and utensils of an emperor]∶古代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泛指皇帝用的器物(2) [emperor]∶借指帝王迎乘舆,公之职也(3) [horse carriage]∶泛指车马特听乘舆到坐★天子乘坐的车子。亦借指天子。《文选.班固.东都赋》:「历驺虞览,驷铁嘉车,攻采吉日,礼官整仪,乘舆乃出。」清.陆世廉《西台记.第一出》:「厓山一片地,恐非乘舆久顿之所。」
1、《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表》:“陛下若骑从轻驰,则道途无拱辰之备;若乘舆稍具,则邑县有驾肩之忧。
2、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玉具剑。
3、传》:“?刘焉?自此意气渐盛,遂造作乘舆车重千馀乘。
4、皋陶篇》,乘舆服从欧阳氏说,公卿以下从大小夏侯氏说,才制定了官服制度。
5、孔融传》:“是时荆州牧刘表不供职贡,多行僭伪,遂乃郊祀天地,拟斥乘舆。
6、夜漏未尽,内外百官以乘舆法驾迎伦。
7、臣请自今后臣与兄弟各轮日载笔于乘舆前,得以行在纪?其事,四季则
8、“国宝、乘舆、法物从乎?
9、诸谋反谋叛谋大逆(子孙同)及大不恭诋讪宗庙指斥乘舆为不忠之刑,恶逆诅骂告言祖父母父母,别籍异财供养有阙,居丧作乐自娶释服匿哀为不孝之刑;不恭其兄不友其弟姊妹叔嫂相犯罪杖为不悌之刑;***略人放火强若窃盗杖及不道为不和之刑。
10、一是“乘舆六玺”,是秦始皇处理日常政务时使用的玺印,分别为:皇帝行玺,用于分封各诸侯国;皇帝之玺,用于赐物给各诸侯王;皇帝信玺,用于发兵;天子之玺,用于册封外国;天子行玺,用于管理文武百官;天子信玺,用于祭祀天地鬼神。
11、帝寻而东归,李?、郭汜等追败乘舆于曹阳,帝乃潜夜度河走,六宫皆步行出营。
12、虎趋乘舆,礼便投鞭下马,欲奋剑斫虎,诏令礼上马。
13、舆车用白毡青缘纳失失为帘,覆棺亦以纳失失为之。》:“居则宿卫,直守门户;出则骑从,夹乘舆车。
14、领军虽复失脚,自可乘舆处分。
15、遣融至弘农,与?、汜等连和,还所略宫人公卿百官,及乘舆车马数乘。
16、奈何公卿处议,文饰礼典,以至此乎!今乘舆屡降,恐乖礼典。
17、《谈苑》说,“龙茶以供乘舆及赐执政,亲王、长主,余皇族、学士,将帅皆凤茶,舍人、近臣赐京挺、的乳,馆?赐白乳”。
18、天子常服乘舆出坐于朝堂中楹,秀孝各以班草对”(《通考?选举考(一)》)。
19、遥光有足疾,上常令乘舆自望贤门入。
20、是年春江南大营已破,浙江失陷,时事孔棘,而乘舆北狩,公忧备嗟叹,抑塞烦惋,心胸间常如痞块,舌色如墨,医治稍愈,而帐房暑湿蒸?,军务,饷事,吏治,日不暇给,宾客书疏,手自酬答,常漏下四鼓,始就寝。
21、汉应劭《汉官仪》卷上:“侍中……分掌乘舆服物,下至亵器虎子之属。
22、女嫁乘舆辇将行,母不忍别,在车下抱其足而泣。
23、遂使滔天羯寇,承间掩袭,鹫羽流王屋,金契辱乘舆,涂炭黎元,黍离宫室。
24、兵犯惠帝乘舆,杀侍中嵇绍于帝前,血溅帝衣,侍臣请涤之,帝曰:“此嵇侍中血,勿浣也。
25、人主以天下为家,乘舆巡幸,不敢指斥尊号,故?“乘舆”以言之。
26、帝以勇大将,丧师辱国,致陷乘舆,不许。
27、其选物上弟尽在董氏,而乘舆所服乃其副也。
28、入洛,乘舆幽絷,以延实外戚,见害于州馆。
29、⑻玉辇,帝王乘舆,
30、《新唐书?裴冕传》:“太子曰:‘我平寇逆,奉迎乘舆还京师,退居凉贰,以侍膳左右,岂不乐哉!
31、班草的这番话使老师十分“感动”,自此之后,苏俊强的班干部生涯暂且告一段落了。?礼仪志四》:“后齐每策秀孝……皇帝常服,乘舆出,坐於朝堂中楹,秀孝各以班草对。
32、又给乘舆辇,出入殿中加鼓吹,如汉萧何故事。
33、奉车都尉,掌御乘舆车;驸马都尉,掌副马;骑都尉,掌骑,侍从左右。
34、百尺玉楼高望果州甲第,一只彩笔大书嘉水文章”,横批“文明主宰”,意为“魁星点斗”。,七尺,(《冯异传》:赤眉暴乱三辅以冯异为征西将军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玉具剑。
35、足疾不得同朝列,常乘舆自望贤门入。
36、《晋书?谢玄传》:“获坚乘舆云母车。
37、清跸喧黄道,乘舆降紫宸。
38、如闻乘舆南向,贼必惶怖归死。
39、滕公乃召乘舆车载少帝出。
40、《宋史?乐志十五》:“国家大飨、乘舆斋宿必设警场,肃仪而严祀事。
41、壬戌,造乘舆服御及近侍诸服
42、《晋书?周馥传》:“淮扬之地,北阻涂山,南抗灵岳,名川四带,有重险之固。秀实初诈从之,阴说大将刘海宾、何明礼、姚令言判官岐灵岳同谋杀?,以兵迎乘舆。
43、如果说新天地是怀旧与时尚的结合体,那么南静安便是与之相应的融合区。”三宝复曰:“上方奉太后乘舆同临幸,即上渡河安便,不识奉太后何所?
44、而乘间伺隙,潜图不轨,放肆獯虏,迁播乘舆。
45、二十七年,坐贪纵过度,自杖治中荀齐文垂死,乘舆出城行,与阿尼同载,为有司所纠。
46、出入金马,积有岁华,浓被圣私,皆逾素望,侍从乘舆,周旋台阁。
47、又令各以兵五千从攻洛,欲僭称帝,乘舆、法从及赦令皆具。
48、⑴每大朝会,必陈乘舆法物车辇于庭,故曰充庭车也。
49、」于是大司马桓温率百官进太极前殿,具乘舆法驾,奉迎帝于会稽邸,于朝堂变服,著平巾帻单衣,东向拜受玺绶。
50、及乘舆还京,以遵庆为太子少傅。
51、职务是“骑从乘舆车后,献可替否”,所任有宦官、也有士人。
52、推门看竹,何妨王子乘舆,索酒指瓶,便仿灌夫骂座。
53、乘舆降幸,并见诸生,问续之《礼记》“傲不可长”、“与我九龄”、“射于矍圃”三义,辨析精奥,称为该通。
54、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的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驸马都尉、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而大夫、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尚有争议。
55、诸班劲骑,颇与乘舆相远;士庶观者,率随扈从之人,夹道驰走,喧呼不禁。
56、莽白太后,使九卿策赠以太师博山侯印绶,赐乘舆秘器,金钱杂帛。
57、乘舆乃御太一之玉堂,授军令于紫房。
58、普、嗣果为贼所困,度严凉河,颇丧师众。帝以勇大将,丧师辱国,致陷乘舆,不许。
59、乘舆巡乎岱岳,劝稼穑于原陆。
60、议者欲降太学释奠为中祀,钥曰:“乘舆临辛,于先圣则拜,武成则肃揖,其礼异矣,可钧敌乎?
61、南朝梁沉约《议乘舆升殿疏》:“宜乘小舆至太极阶,仍乘版舆升殿。
62、四此时有一班三学生,平日痛恨贾似道蠹国殃民,却无法以除他,今见圣上要他筹策,便乘势奏道:“势危至此,不可终日,若再迟延,恐寇氛有警乘舆。
63、三月,壬午,诏“车府乘舆有金银饰校者,皆剔除。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蒲犁分防厅,隶于莎车府。
64、令狐冲出传》“?为翰林院承旨,夜对禁中,烛尽,帝以乘舆莲花烛送还院。
65、当时的侍中仅伺应杂事,分掌乘舆服物。
66、及太皇太后崩,诏道子乘舆入殿。
67、减乘舆服御,后宫
68、《后汉书?孔融传》:“是时荆州牧刘表不供职贡,多行僭伪,遂乃郊祀天地,拟斥乘舆。
69、齐景公游于蒌,闻晏子卒,公乘舆素服,驿而驱之,自以为迟,下车而趋,知不若车之速,则又乘,比至于国者四下而趋,行哭而往矣,至伏尸而号曰:“子大夫日夜责寡人,不遗尺寸,寡人犹且淫?而不收,怨罪重积于百姓。
70、於是乘舆还宫,遣使者?束帛以赐武官。
71、且授匈奴南单于呼厨泉魏国玺绶,并赐青盖车、乘舆等。
72、进香,“铁骑之拥簇如云,蟒玉之追随耀日,登跸传呼,清尘垫道,人人以为驾幸涿州,及其归也,以舆夫为迟,改驾四马,羽幢青盖,夹护双遮,则已俨然乘舆矣”。
73、⑦乘舆:皇帝或诸侯乘坐的车子。
74、会大元帅府劝进,乘舆仪物皆未备,迨谙熟典故,裁定其制,不日而办。
75、孟尝君列传》:“孟尝君迁之代舍,出入乘舆车矣。
76、唐杜甫《秋日荆南送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之作三十韵》:“紫微临六角,皇极正乘舆。
77、应劭《汉官》:“散骑马夹乘舆车,献可替否。
78、臣窃谓凡乘舆所费,宫中所用,宜务加裁抑,取则先帝,修德弭灾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