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幡造句,旗幡拼音,旗幡什么意思

旗幡:qí fā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见“ 旗旛 ”。

1、人们在拂晓的定居点为导师举着圣火和旗幡。

2、先扎好灯山门一座,悬灯结彩,以立门户;后取中央太极之意,在灯阵中央竖五丈高杆一根,上挂九莲宝灯、吊斗、旗幡;再将360根灯杆,挑起360盏各色花灯,按九宫八卦之势,分为九座城池,摆成黄河九曲连环之阵。

3、雕梁画栋之上,遍布海螺、旗幡、莲花、水瓮、拂尘、御伞等象征吉祥的饰物。

4、各式旗幡、各色凉伞相随,丝竹之声和鸣,爆竹震耳。

5、各司士兵“或皮铠兜鍪络以长,或毡笠绒衣结束大带,或彩缯缠头以别伍,或画衣饰甲以别营”,各据方位,行图布阵,“金鼓喧阗,旗幡炫耀”。

6、卷一:“帝每顾旗幡,笑而言曰:‘花园可尔,不知黄鹄如何,吾当一举千里,以符冥谶。

7、水浒梁山八彪骑中,穆弘忝居末位,在书中称其“武艺高强心胆大,阵前不肯空还,攻城野战夺旗幡”。

8、]看来大丧时走在灵柩前边“葬使之导”的开路先锋先导神“帅百隶而时傩”的大将军方弼、二将军方相氏,就是三星堆葬使之导的插于木体的青铜神头和青铜傩面,等等;接着是仪仗之首六米高的通天“钱笼子”以及一对通天伞盖、两对通天“四正旗幡”仪仗;再接着是高1.2米左右的通天“金山”、“银山”和“灵房子”;然后是双手端死者神牌神位之长孙(长子为炫耀自己有后,故以长孙端神位)等孝子孝孙,再后是死者灵柩,最后是女眷长媳、次媳、三媳以及长女、次女、三女等送葬行列的长队。

9、到这时,有点儿炊烟不会惹人注意,我们便从鱼钩上取下几条鱼,煮一顿热呼呼的早饭。然而那小屋的炊烟在不经意之间已俯身低走,带着一种哀悼的征象,一杆旗幡将它的抚摸飘忽在坟茔上。

10、有一天,途经法性寺,看到两位出家人对着一面幡子,面红耳赤争论不休,六祖上前一听,才知道他们在争论旗幡所以会飘动的原因,一个说:“如果没有风,幡子怎么会动呢?

11、坟上插一旗幡,最后,孝子捧着亡人遗像或灵牌回家,供于灵桌,(三年后除灵,始可入神龛)。

12、又说是仿照古典小说《封神演义》第五十回“三姑摆布黄河阵”里黄河阵的摆法,先扎好灯山门一座,悬灯结彩,以立门户;后取中央太极之意,在灯阵中央竖五丈高杆一根,上挂九莲宝灯、吊斗、旗幡;再将三百六十根灯杆,挑起三百六十盏各色花灯,按九宫八封之势,分为九座城池,摆成黄河九曲连环之阵。

13、山城:色彩奏鸣曲陈显涪文学副刊太阳,旗幡的石榴花,在解放碑头顶,与歌声和青春的火炬一起燃烧。

14、隆阜古街长1公里,石板道纵贯首尾,一面靠江,店肆宅居临江而建,旧时古街人烟辐辏,店肆相建,旗幡相接。

15、这正是:“刮地寒风如虎吼,旗幡招展红闪灼。

16、那其间借的些金鼓旗幡,将你那洗尘酒开怀儿做了送路盏。

17、然而那小屋的炊烟在不经意之间已俯身低走,带着一种哀悼的征象,一杆旗幡将它的抚摸飘忽在坟茔上。

18、渐近三更时分,忽听得风声响,旗幡动转,使周瑜大为震惊,风起旗脚竟飘西北,而不能不惊叹诸葛亮“有夺天地造化之功,有鬼神不测之术”。

19、(六街指唐宋时就城的主要街道)(幡:唐风俗,立春剪纸或绸绢为旗幡形戴在头上,亦称彩胜,或合称幡胜。

20、正午,旗幡彩帐,天花灯笼,吹台锣鼓,戏剧纸人,还以彩轿抬着红袍木偶药王神像“出驾”游街过市。

21、都督若要东南风时,可于南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坛:高九尺,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

22、明初大典盛仪多在天刚亮时举行,仪仗旗幡、驯象、仗马等从午门开始,一直排到承天门,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半夜就在宫外等候,由执事依次引入午门内,各按品级大小就位,另有宫廷乐队在一旁奏乐,真是威仪赫赫,盛况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