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兵造句,避兵拼音,避兵什么意思
避兵:bì bī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谓躲避战乱而移居他处。 汉 焦赣 《易林·无妄之谦》:“东行避兵,南去不祥。” 唐 唐彦谦 《毘陵道中》诗:“百年只有百清明,狼狈今年又避兵。” 明 冯梦龙 《风流梦·杜宝移镇》:“因报马连催,虏信紧急,打发家眷往 临安 避兵。” 丰子恺 《辞缘缘堂》:“将避兵 桐庐 ,留别 杭州 诸友。”2. 谓避开敌军。《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破敌未堪息战马,避兵又必赖良谋。” 凌力 《星星草》第十五章:“人皆说捻子善避兵,又怕打不着;我要说: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3. 谓避免兵器所伤。 唐 马总 《意林》卷四:“肉芝是万岁蟾蜍,头上有丹书八字,五月五日中时取之,以足画地则水流,带之左手则避兵。”
1、惊恐慌乱的百姓四下乱窜,东藏西躲,以避兵扰。
2、咸丰庚申(1860)七月避兵于乡,御贼悸卒。
3、明张凤翼《红拂记?竞避兵燹》:“不想薛仁杲作乱,打破京城,人民奔散,只得毁妆,混在众人之内,奔出乡去,再作道理。
4、长安城溃,百官多避兵冲,拂挥剑而出曰:“为国大臣,不能止戈除暴,致使凶贼兵刃向宫,去欲何之!
5、有客避兵奔游僻,跋履险厄至三巴。
6、在极少数情况下,总统曾对一批人统一赦免,如卡特总统于1977年特赦了那些在越战时期逃避兵役的人。
7、元末避兵物州,转徙上海。
8、应劭《风俗通义》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或续命缕、避兵缯、五色缕、朱索,避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9、为了躲避兵灾,他们全家来到了乡下
10、元末避兵杨州,转徙上海。
11、转眼间,古麟十一岁,为避兵役开始跟随父亲学习打铁,日复一日在火炉旁挥汗如雨,转眼又三年过去。
12、因避兵乱,三十多岁时从北方逃至江南天台山脉的寒岩岭中隐居。
13、不过吐温、豪威尔斯和詹姆斯都是被门肯讥诮地叫做“逃避兵役的人。”
14、为逃避兵役,他施行贿赂。
15、从康熙十七年至晚清同治年间,上杭客家人挈妇将雏,有的“挟重资为鬻,转远经营,颇获利息,与例相符,遂隶籍居宁”;有的爱慕宁州“山水秀丽,风俗勤朴,卜筑而居焉”;“有的为躲避兵乱或城市喧嚣,寻觅一个清幽恬静的环境,隐居怡养天年”应招义宁州。
16、丞相避兵生取节,徒人拒寇死当门。
17、当然,(源自)真正的精*病患者是不会镇定自若地伪造证据来逃避兵役的。
18、时天国覆亡久,东捻亦亡,远才等既丧复国望,复以年齿渐长,暮气日增,惰于博战,日惟避兵趋利,抄掠给食,以延旦夕之苟延而已,清以西捻近畿辅,兼诸省兵戈渐息,萃举国精锐,四集兜剿,西捻屡战不利,皆有散心,戊辰二月廿三日,战淮军提督郭松林、杨鼎勋、刘松山及豫军总兵宋庆等于直隶饶阳,大败,淮王仅以身免,清吏以阵亡报捷;六月,至山东境,兵势益蹙,十二日,至济阳之高桥,与清侍卫陈国瑞猝遇,不战而奔东南,国瑞乘胜逐北,次日,至齐东仁和镇,淮王将麾下八百余骑下马乞降,跪伏泣求,请贷一命,清吏以远才粤西旧人,不敢遽受,囚系之,表请处分,死耶生耶,史籍失载,不可详考也。
19、明朝人顾乾在《云台山志》中记载“田横避兵于此,尚存古祠址,北环峻壁,南绕石城,其路仅通一线。
20、新丰折臂翁就是为逃避兵役,深夜自断其臂的。
21、尔后,清咸丰庚申(1860)古二月二十七日,郑为避兵祸,举家迁到桐梓魁岩站杨家河畔,租刘氏宅居住,与赵旭家毗邻四月之久。
22、为避兵灾,铁琴铜剑楼兄弟俩将古籍辗转迁移了7次!
23、虽说是变生不测安贼反,尤幸是朕与娘娘同避兵。
24、叶家先世为江苏吴县人,到其祖父叶世业因避兵乱才於道光末年移居湖南,故叶德辉好自称为吴人,还曾主持修纂过《吴中叶氏族谱》。
25、总统的一个说客查尔斯.布莱克邀请媒体观看一个新的电视广告片;抨击我规避兵役的事。
26、《周氏宗谱》卷二周馨桂《始祖伯源公传》记载:“元政不纲,豪杰蜂起,父母殁,避兵依舅徐万户,徐以族女妻之。
27、丁少山避兵于此,诘朝来视,力劝宜上山,从之,坐大竹篮中,十余人舁之,山径斗险,虽非扪参历井,亦略得其彷佛。
28、陆游还在襁褓之中,就随同全家逃避兵乱,流离转徙,困苦万状。
29、据史料记载,秦末时有一班壹者为逃避兵乱,移居娄烦(今山西西北静乐县内),以放牧为生,成为富豪,“出入游猎,旌期鼓吹,以财雄边。
30、匡世佐夫妇为躲避兵乱携子汉玉逃难,不幸中途染病双双去世。
31、付(傅)六翁、付(傅)巍:五季由义乌迁居山阴县荷溪,十一世孙巍,南宋末避兵乱由诸暨直埠再迁萧山横山之阳,为始迁祖。
32、1977年:卡特总统赦免几乎所有越战逃避兵役者。
33、逃避兵役是可耻的。
34、当时25岁的元好问,便避兵在阳曲和秀容山中,挥笔写下了《石岭关书所见》这首纪事诗(前第三章的第三节已经有了介绍和分析),我们从赏景的角度看,诗中写出了这里山势的逶迤和嶙峻,沟壑的弯曲和深邈,风砂的巨大和猛烈,路径的崎岖和高寒,尾联两句是既写景物又写观感,姿态佼美的青云,意气豪壮的东山(指系舟山脉中的神山)就是诗人赞美和歌颂石岭关山光石色的中心。
35、除了部分青年人逃避兵役外,健康问题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36、为避兵祸,柳剪发毁形,寄居法灵寺。
37、元末,挈家避兵于吴,独载书两簏。
38、唐末五代时期,中原板荡,狼烟又起,时北地民众为避兵火,扶老携幼,颠沛流离,辗转南下,寻求一方净土,詹姓子孙亦概莫能外,随之南迁,这就使得南方原本就多的詹姓家族,队伍更为庞大。
39、之乱,长安城溃,百官多避兵冲。
40、蛮素至江》:“避兵投止方鞅掌,相怜惜借居左廊,出青衫把真情说向。
41、吴三桂之乱,从父避兵连珠崖。
42、明末甲申(1644),祖父钱承荣9岁,因避兵乱与家人失散,随人辗转流落铅山县永平镇,为邑长蒋某收为子嗣,从此宗蒋氏。
43、很久很久以前,一对年青的富豪夫妇为避兵祸,乘一叶小舟来到白鹭湖西边的一个水渚之上。《雨余柳色图》奥境奇辟,缅邈幽深,峰峦俊逸,水渚错落,林木萧疏,江水辽阔,远山浮动。
44、少孤,从母避兵,母又死。